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进展>>正文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水产优良品种选育及苗种繁育技术研究”课题在广州通过验收 研究成果经济效益显著
2009-04-21 00:00:00  来源:

12月9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水产优良品种选育及苗种繁育技术研究”课题在广州通过了农业部渔业局组织的专家验收。该课题由长江水产研究所主持,黄海水产研究所、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研究员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广东大亚湾水产试验中心、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上海水产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共同承担。验收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法箴、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等专家组成。

验收委员会认为:该课题选育出“黄海1号”中国对虾和“新吉富”罗非鱼2个新品种,生长速度分别提高26.9%和30%;初步选育出1个快速生长的雌核发育鲢选育系F3,体重增长比普通鲢快22.7%,;筛选出1个栉孔扇贝快速生长品系G7,生长速度提高了38.4%;初步选育出1个起捕率高、抗寒的鲤鱼新品系—易捕鲤(F4)。构建了团头鲂同源和异源四倍体、三倍体,同源三倍体生长速度平均比二倍体快20%以上;获得了1个生长速度提高10%以上的异育银鲫新品系;建立了3个鳙雌核发育群体,37个虹鳟选育系F1群体,长江水系河蟹选育到F2;初步开展了罗非鱼与鳜鱼的远缘杂交,获得存活的杂交鱼子一代F1,并通过回交、自交获得杂交鱼F3600多尾。上述成果为今后选育研究提供了一批育种材料。实现了史氏鲟和哲罗鱼全人工繁殖,史氏鲟年育苗量1028万尾,哲罗鱼年育苗量36万尾;突破了赤点石斑鱼和斜带石斑鱼人工繁育技术,年育苗量分别达到了36.7万尾和50万尾。筛选了一批可用于鱼、虾、贝选育种研究的RAPD、mtDNA、SCAR、微卫星等分子遗传标记物,其中若干与生长、抗逆等经济性状相关。

发表论文10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4篇,EI收录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其中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培养博士研究生22名,硕士研究生36名;建成中试线、示范点和试验基地33个。研究成果的经济效益显著。


上一条:淡水中心“选育青虾规模化扩繁与养殖示范”项目通过专家验收
下一条: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水产优良品种选育与苗种繁育技术研究”课题取得重要成果 获得5项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