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我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承担的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蒙古红鲌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人工繁殖获得成功。
蒙古红鲌(Erythroculter mongolicus)属鲤形目,鲤科,鲌属,俗称红尾,体重一般在200-300g, 个体较大者可达1000g以上,肉质鲜嫩,味道鲜美,是黑龙江流域的名贵鱼类之一。20世纪80年代,镜泊湖中蒙古红鲌的产量很高,占总产量的45.9-56.1%。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过渡捕捞,其资源量急剧下降,已接近枯竭。镜泊湖水产养殖场多年前就开始人工繁殖方面的研究,但一直没有突破。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和补救措施,其捕捞产量仍恢复较慢。
2008年6月,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从镜泊湖中采捕野生蒙古红鲌亲鱼进行人工繁殖,共催产了5尾雌鱼,全部排卵,获得受精卵约15万粒,孵出鱼苗12.5万尾,受精率达90%以上。已确定蒙古红鲌的受精卵为粘性卵,卵径约1.5mm,23℃时从受精到出苗36-43小时,从出苗到平游3-4天。目前鱼苗被放养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松浦水产试验场和黑龙江省镜泊湖水产养殖场基地,体长已达1.5cm左右。
蒙古红鲌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目前市场售价较高,达到30元/kg,50g即可上市。蒙古红鲌人工繁殖的成功,为大水面的放流和增殖提供了条件,也为池塘养殖增加一个新品种,将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