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信息>>国内渔业>>正文

中国继续领跑自然指数
2024-06-06 14:10:27  来源:中国科学报

6月6日在线发布的《自然》指数增刊数据显示,在自然指数去年扩展到包含60多种医学期刊之后,中国继续领跑该数据库榜首。数据还显示,中国与“一带一路” 国家的科研合作在快速增加。

根据自然指数,化学和物理科学是中国明显占有优势的领域,到2023年已占中国自然指数总份额的85%。其他学科的产出也在快速增加。例如,2022年8月到2023年7月,中国在生物科学领域的调整后份额增长了15.8%,在自然指数追踪的自然科学四大学科中增长比例最高。

自然指数数据还显示,2015年至2023年,涉及中国和至少一个“一带一路”国家的自然科学研究论文在数量上增加了132%,这类文章2023年在指数中占中国全部国际合作论文的28%。新加坡是与中国科研合作最多的“一带一路”国家,其次是韩国;新加坡也是中国在该数据库总体上的第五大科研合作国。同时,美国、德国和英国仍然是中国最大的科研合作国,来自这些国家的机构和中国的机构形成了产出最高的合作关系,例如在生物和卫生科学领域。

增刊还发布了基于2023年文章份额排名前100的中国机构名单。其中位居前十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2022年在该数据库追踪的高质量自然科学研究产出贡献上超过美国以来,两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差距不断扩大,中国在份额数值上领先了近5000。这帮助中国在自然指数中保持总体领先地位,尽管美国在该指数追踪的卫生科学领域仍大幅领先。

自然指数追踪的是发表在高质量的自然科学和卫生科学期刊上的研究文章。份额作为自然指数标志性指标,通过计算特定地区一家机构所属作者在一篇文章作者中所占的比例,来衡量对该文章的贡献。

“一年前,中国在自然指数中对自然科学研究的贡献超过了美国,但目前似乎没有迹象表明中国科学表现的轨迹已放缓。”自然指数主编Simon Baker说,“关键的是中国科研下一步的走向。随着中国不断增加对大型科学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及增加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中国对高质量研究的贡献将有助于推动多个领域的发现边界。”

上一条:自然资源部:首批《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目录》和首个“海洋云”发布
下一条:渤海、黄海、东海底栖动物常见种形态分类图谱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