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日报》《新华日报》《无锡日报》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长江大保护”指示精神,科技支撑长江流域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及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捕”的有关建议,人民网、搜狐网、“学习强国”等平台纷纷进行了转载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7月13日、14日,《中国日报》中英文版以《用十年换亚洲第一长河的重生》为题,报道了对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徐跑研究员的专访,专访主要是围绕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即“一江、两湖、七河”)等重点水域实行10年禁捕有关热点问题展开。
专访中,徐跑研究员表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捕意义重大。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分布有水生生物4300多种,其中鱼类424种,170多种为长江特有,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也是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等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珍稀特有鱼类全面衰退,经济鱼类资源量接近枯竭。用十年,换亚洲第一长河的重生,这笔账,值得。在推进长江禁捕的难点上,他认为,长江禁捕范围包括“一江、两湖、七河”、涉及长江流域11个省市,长江禁捕和渔民安置是一项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系统任务,主要难点包括渔民渔船信息不全、渔民转产就业压力大、渔政执法监管压力大等。在推进禁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方面,他谈到,要有效做好渔民转产就业,积极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做好联合执法,及加强资源监测工作。在恢复长江流域渔业资源和生态还需开展的举措方面,他建议,严格控制沿江开发,确保生态优先,真正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长江流域水利、航运等各方面要更加重视渔业资源保护工作;加大科研力度,建立长江种质资源库,包括活体和遗传资源库;尽快开展鱼类生境修复、重建工程。在此基础上,坚持推动实施长江全面禁捕,强化实施栖息地保护,科学开展增殖放流,长江渔业和生态资源才能真正得以养护和恢复。
7月8日,《新华日报》头版以《用十年“无渔”换年年“有鱼”》为题,报道了江苏省推进长江干流江苏段、滁河、水阳江、秦淮河等重要支流和石臼湖等通江湖泊实施10年禁捕的情况。其中,作为建议实行“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的专家之一,徐跑表示,一段时间以来,长江已经陷入“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到最差的“无鱼”等级。眼下,淡水水产养殖规模都早已远超野捕,渔民数也并不多,人工养殖鱼类在经过多代繁衍后,不可避免会出现遗传多样性退化,10年时间禁渔,可以繁衍优质野生鱼来改善种群。2017年初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行全面禁捕时,江苏段鱼种为48种,到今年已恢复到79种。长江禁渔,不仅不影响老百姓吃鱼,反而有利于长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他还建议,上岸渔民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年龄较大,就业有困难,但无不是江上“老把式”。除了常规的转产转业措施外,可以吸收有经验的渔民建立协助巡护队、水生动物救护队,参与长江渔业资源的巡护和科研监测,也是化解转产压力和多元化安置的一条路。
7月8日,《无锡日报》头版以《禁捕一年,江刀密度增了1倍多》为题,报道了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樊金龙到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调研长江禁捕工作期间,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监测数据。报道提到,“长江刀鱼自2019年2月1日起禁止生产性捕捞后,资源量和个体规格明显回升,今年刀鱼单网渔获数量及重量分别为29.5尾和2.0公斤,均为近5年来的最好水平,相比2015—2018年平均指标分别上升138%和155%,即资源密度增加了1倍多。”同时,淡水渔业研究中心6月5日还在长江入海口监测到了野生河豚鱼苗,这是20年来首次发现,说明多年来的增殖放流有效推动了鱼类种群的恢复。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就从事长江下游流域渔业资源监测和保护研究,此次最新监测成果的发布“是对‘长江要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有力回应,也证明了正在推行的‘长江十年禁渔’举措之必要。”在实施长江禁捕,恢复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徐跑认为,“本次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可为以‘四大家鱼’为代表的长江渔业资源提供至少2-3个世代的保护期,使自然种群得以恢复。”他还建议,“长江禁捕后应尽快构建监测网络,加大监测频次,科学评估禁渔制度成效。性成熟周期短、繁殖能力强的长江刀鱼群落很有可能会率先恢复、增长。”
报道原文链接:
《中国日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2092259617629516&wfr=spider&for=pc
《新华日报》:http://js.people.com.cn/n2/2020/0708/c360304-34140322.html
《无锡日报》:http://www.wxrb.com/doc/2020/07/08/195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