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文化>>党建动态>>正文

书香水科院 好书共分享——水科院启动创建“掌上数字职工书屋”
2020-04-26 11:20:24  来源: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社会进步的阶梯。根据部直属机关工会工作安排,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在“世界读书日”之际,发动全院开展了“书香单位”建设活动。通过推介“一本好书”、撰写“一本好书”书评等方式,引导干部职工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充实内心、汲取力量,更好地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为了适应移动信息时代需求,水科院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图书馆平台和电子书资源,启动创建“掌上数字职工书屋”,及时收录职工推荐的优秀电子图书,有力推动读书共享化、便捷化和长效化,为院系统干部职工勤于阅读、乐于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条件。

今年的读书日,全院广大干部职工踊跃参与读书活动,推荐了近130本经典书目,推报了60余篇优秀书评。现将部分优秀书评进行分享展示,与大家共赏。

以史为鉴在经济周期的循环往复寻找未来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书评

战略中心 王宇光

本书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从经济金融理论、国际格局等6个角度对两次全球大危机进行了系统地对比,总结归纳出两次危机在人口结构、技术条件等5个方面的不同特点,和技术革命、经济政策等10个方面的共性特征。

  49C9A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本书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历史背景,提出了3条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政策思考:一是树立底线思维,对危机可能出现的最坏场景做出预案;二是把握我国战略机遇期内涵的重大变化,谋求中国利益和全球利益的最大交集;三是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抓好重大课题的务实超前研究。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一书可谓青年人读懂世界经济如何运行、中国经济未来走向何方的经典之作。


穿越百年,见证历史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书评

东海所 樊伟

undefined

周有光先生早年专修经济学,新中国成立后专攻语言文字研究,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可以说是典型的“跨界”学者。周老享年112岁,恐怕是我国最长寿的学者了。《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口述史,而是对其百年人生丰富经历的回忆。

该书语言风格随意、自然,娓娓道来,像流水一样注入心田。作者从自己的家庭背景开始谈起,细数从清末至20世纪末的百年历史剧变,透过敏锐的眼光和超强的记忆力,集中表现了中国百年历史的重要关头及由此带来的深远影响。坦诚讲述了自己从年轻的知识精英分子,向一个力图保持清醒思考、在有限条件下为祖国服务的独立知识分子转变的过程,以及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如何保持乐观和探索的精神历程。

本书内容穿越百年历史,不仅充满了智慧、乐观向上的精神,展示了作者广阔的人生视野,也反映了作者对重大历史事件的佐证以及人生道路的思考。


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东坡传》书评

学科与平台处 孙昭宁

3BC93

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论诗,他为宋代之大家;论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论字,他是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家之首;论画,笔墨凝重、大气磅礴;论词,他旷达洒脱,激荡人心。然而,如此天才,一生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坎坷。

《苏东坡传》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动、鲜活的苏东坡,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热情、真挚、幽默、豁达的苏轼。热爱生活的他,研究烹饪、酿造美酒,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刚直不阿的他,在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写出万言书直言劝上,直至被贬黄州,又有数次因诗被捕,却仍不改犀利词风,针贬时弊、直抒胸怀。最难得,还是他的豁达洒脱,官场几度沉浮与抗争,几乎不是被贬谪,就是在被贬谪的路上,却从未见其消沉伤怀,在他的词诗中,总能感受到乐观积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总有风雨,苏轼却不以为意,在雨中依然微笑前行。

正如林语堂写到的:“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繁华如梦,流光易散。只有内心的安顿才让人真正快乐!


为脱贫攻坚的最后一战注入力量

——《摆脱贫困》书评

机关党委 黄保顺

3394D

《摆脱贫困》收录了习近平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在福建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29篇重要讲话和文章。该书紧密围绕闽东地区脱贫致富,是习总书记在跑遍宁德各县和绝大部分乡镇、带头实施“四下基层”了解民情、深入研商脱贫之路,充分认识和尊重闽东地区特点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的一系列极具前瞻性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深刻回答了推动闽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真知灼见、发人深省,真实地记录习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全面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索,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思想。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本来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加上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面临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挑战更大。3月6日,习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此时重温习总书记的《摆脱贫困》,不仅能增强我们啃下硬骨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又能找到加强党的领导、依靠群众力量、抓好干部队伍作风、深化扶贫协作等方面的有力举措,对实现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脱贫这一人类奇迹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陪伴中的成长

——《青蛙和蟾蜍》书评

淡水中心 徐奕

2E9B8

《青蛙和蟾蜍》是美国二十世纪美国童书的一代巨匠艾诺·洛贝尔(Arnold Lobel)的经典代表作。一套四本书讲述了青蛙和蟾蜍这一对好朋友生活中的点滴趣事。青蛙成熟、懂事、体贴、聪明,蟾蜍有点任性、小懒散、却至诚至真。

这本是我陪伴孩子阅读的一套书,却在陪读中让我开始反思“成长的烦恼”。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迷失的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失去了曾经一起对“真、善、美”带着信仰的小伙伴,减少了对“真、善、美”的信任度。如果现在的你真的忙到无暇进行大部头的阅读,无力进行美学的深度思考,向你推荐这套薄薄的小书,如果你还能被青蛙只要看到蟾蜍对自己的信任就“朋友力爆棚”而感动,如果你还能被蟾蜍即使又懒又笨却依然为了成为青蛙最好的朋友而不断挑战自己而感动,如果你还能想起自己曾几何时也是那么义无反顾向前冲的劲头,如果你能因此而开始热爱这个“又懒又笨”却理想万岁的自己,相信我们对未来,对工作,对生活,对自己都会永远充满热情。

 

《麦田里的守望者》书评

资环中心 毛智慧

61DA5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写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公认的现代文学的经典。该书以主人公霍尔顿的第一视角,描述了他在美国三天内的所见所闻,剖析了霍尔顿从憎恶虚伪、追求纯真到最终屈从社会现实的心路历程。该书在1951年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领导了美国文学创作的新潮流。在文学上,此期间甚至被称为“塞林格时代”。

塞林格用一种叫“少年侃”的日常口语写完整本书,极其生动形象。该书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商业化的社会现实,主人公霍尔顿所处的年代是在二战刚刚结束后,当时美国正处于战后的经济飞速恢复与发展时期的“黄金时代”,大量新中产阶级诞生,财富积累与战后伤痛并存,人们开始思考战争的意义,进入一个极痛苦的战后反思期。一些评论家们认为霍尔顿历经矛盾、抗争,最终回到社会。尽管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精神崩溃,但他最终认清了人生成长的历程,适应了社会。

这个世界上并不只有纸醉金迷,经历过现如今被商业与金钱淹没的社会,看过无数的虚假与伪装,总有些人,能够保持着“灯塔”一般的初心,能够时常想起自己出发的目的。


不忘初心,笃定前行

——弘扬中华文化的一本好书:《知行合一王阳明》

珠江所 廖国礼

E11E7

初读《知行合一王阳明》是2016年6月,当时书一到手就看入了迷,从里面学到了不少自认为是很有启发、很有意义的道理。这两天翻一翻当时做的读书笔记,依然觉得很有味道。

本书介绍了我国明朝杰出思想家王阳明传奇的一生。讲述了王阳明幼年成长、成年仕途、中年悟道等经历,通过重演王阳明在江西、广西二省主持的三个平乱战事,展示了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解决军事、行政、文化等方面实际问题的作用。书中运用对话的形式,生动再现历史故事人物的神态、表情,读起来不枯燥、生动、引人入胜。同时,采用平白叙事方式写出当时明朝的政治生态、民间生活和匪寇、叛军的心路历程,真实重现王阳明传奇一生的历史背景。

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骄傲的财富。“知”就是良知,人人天生俱有的道德心,即我们现在常常提的初心,不忘初心就是不忘记良知 ;行就是行为、行动。“知行合一”就是我们做人做事要结合自己的良知,让良知成为自己行为的主宰。


保护国家农业产业安全,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中国农业真相》书评

黄海所 李杰

 

4275E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得到了迅猛提升,然而农业所占的GDP比重却逐年下降。甚至在部分国人包括一些经济学家看来,农业发展属于经济落后的标志。在这种背景下,由臧云鹏著写的《中国农业真相》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安全敲响了警钟。

全书共13章,以美国农业产业的形成发展史为引,详细介绍了国内农企和农民与国际农产品大鳄在大豆、棉花、玉米和肉食等农产品市场的残酷竞争;揭示了国际资本通过种业、化肥和饲料等上游产业链技术和资源控制,实现入侵并控制中国的农产品市场的目的;介绍了国际资本对我国农产品收购、批发和零售市场的渗透,通过全产业链控制来攫取巨额利润;总结了我国农业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警示我国要把农业放到国家安全的高度进行处理和应对,确保农业产业安全,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剖析了国际农产品巨头通过资源垄断、市场控制、资本运作、虚假消息等各种手段,打击和收购国内竞争企业,巩固自己的国际农产品垄断地位。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命脉,近期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多国出台规定限制粮食出口,更显示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国家强大和民族复兴离不开安全的农业保障。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们应继续攻坚克难、不断创新,将科研成果写在祖国的农业生产一线,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岁岁添“金”,年年有“鱼”

——《金鱼图谱》书评

信息中心 程锦祥 刘紫月

E9280

《金鱼图谱》是目前所知最早附有彩色插图的金鱼专著,底本于清代道光二十八年(1848)由景行书屋刻印,句曲山农(真实姓名已无从考证)撰写正文部分和画家尚兆山描绘鱼图,色彩妍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充满立体感。目前仅存一册,为善本中的稀世孤本,底本珍藏于国家图书馆。

此书主要总结了明末至清中叶二百年间金鱼的人工选择及其变异的经验。并参考《本草纲目》、《群芳谱》、《格致镜原》、《资生杂志》、《培幼集》、《花镜》诸书,列鱼五十六种。本书用简练的文字,将金鱼的饲养方法科学系统地表述出来。正文由原始、池畜、缸畜、配孕、养苗、辨色、相品、饲食、疗疾、识性、征用等十一部分组成,即涉及到金鱼的亲鱼选育、苗种繁育、成鱼饲养、品种评价、饲料和疾病等多方面。不仅如此,作者运用中国绘画技法和西方透视学原理,将金鱼奇异的身姿及绚丽的色彩绘在纸上。书中的金鱼立体感十足,或隐于水草之间,或聚之嬉戏,体态优美、色彩鲜艳、生动逼真,使得本来枯燥的养鱼专著,变成了既有知识性、又有欣赏性的书籍。

金鱼发源于我国浙江嘉兴、杭州等地,是由野生的鲫鱼演化而来,经过人们长期的饲养和选育,成为著名的观赏鱼类。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而弘扬“金鱼”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渔文化的理念、内涵、价值,将为渔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提供良好的契机。


读《大学》有感

财务处 陶丽君

3079F

在《大学》短短的2000多文字中,孔子提出了关于圣王“修身以安人”的三大原则和八项具体步骤,简称为“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整的境界。“八条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大学》最后讲了朴素的财政经济治理思想,“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我想,大学之所以把国的利和义放在文末,也是最终要强调,各级政府治理的方法,要以民为本,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吧。

反复的诵读中,我觉得《大学》是一门心学。它通篇的讲在什么条件下做什么事,实际上讲述了心应该向哪里动,怎样尽心。王阳明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理解为致良知。格为正,物为念头,同时,他认为念头没有空的,必有所系,所系即为物。从而生发了万物一体的思想。


什么样的生活幸福

监察与审计处 李永芳

196F6

最近,《牧马人》这部老电影在网上火了,好多九零后、零零后说看了这部电影,很羡慕那样的生活,那样的爱情。我在网上看后,把原著张贤亮的短篇小说《灵与肉》又看了一遍,感觉这部小说放在今日,仍然值得推荐。

主人公许灵均出身于资本家家庭,后被遗弃,解放后受国家教育完成学业,但由于出身不好被打成右派在偏僻的农场劳动教养,解除劳教后又留在当地做牧马人,三十多岁时在当地人的帮助下才娶妻生子,过着普通又贫寒的日子。改革开放后,他父亲从美国回来找他,希望他去美国继承家业,他拒绝了,又回到祁连山的家。

单从故事情节来看,主人公的选择令人费解,不符合一般人的想法,作品似乎过于理想化,但读后却觉得许灵均的选择有他自身的道理。在那个扭曲的年代,在流放生活中,许灵均经历了深深的苦难,也遇到了善良、淳朴的人们,他在原始的、田园牧歌般的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根。改革开放四十年,今非昔比,我们的精神生活是否更加富足?如何看待劳动的意义?如何看待物质生活?如何看待爱情、婚姻?如何看待幸福?这篇小说仍能带给我们一些思考与回味。

上一条:珠江所党委学习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下一条:长江所坚持防疫与科研两手抓 助力湖北水产业稳产保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