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进展>>正文

北戴河站在牙鲆耐杀虫剂毒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5-04-21 09:57:33  来源: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牙鲆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牙鲆耐杀虫剂毒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Exposure to deltamethrin leads to gill liver damage, oxidative stress, inflammation,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of Japanese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题发表于《Frontiers in Toxicology》(JCR 2区期刊, IF:3.6, 全文网址为: https://doi.org/10.3389/ftox.2025.1560192)。李兵部研究实习员为论文第一作者,张晓彦副研究员和侯吉伦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溴氰菊酯是水产养殖中常用的寄生虫治疗药物,相关研究表明其对鱼类具有多种毒性效应。本研究以牙鲆为研究对象,将其暴露于溴氰菊酯环境中,发现残留量与暴露浓度呈正相关。暴露后牙鲆的鳃和肝脏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具体表现为鳃小片发生肿胀、顶端融合及脱落现象,同时肝细胞出现坏死,细胞核呈现空泡化状态。酶活检测结果显示,溶菌酶的活性呈现上升趋势,而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则有所降低。对照组和高浓度(0.28 μg/L)组的肝脏转录组结果显示,共有 697 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 390 个,下调基因 307 个。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Oxidation-reduction、Ferroptosis、Steroid biosynthesis以及Apoptosis等多个信号通路上。结果表明,溴氰菊酯会诱导牙鲆产生氧化应激和代谢紊乱,并引发炎症,但鱼体能够通过复杂的调节网络来抵抗这种损伤。本研究为溴氰菊酯在牙鲆养殖中的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本研究得到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2023TD41),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23107012),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21326307D)和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CARS-47)等项目的资助。

上一条:南海所在建立用于中华鲎保护的副渔获物快速评估方面研究取得新进展
下一条:珠江所在外来鱼类入侵生态适应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