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农业与淡水渔业科技创新”重点专项“无肌间刺鲫新种质创制”项目在北京召开总结与推进会。项目咨询专家组由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李家乐、中国远洋渔业协会会长张显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马卓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张殿昌、厦门大学教授徐鹏组成。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专员许璇、安阳工学院副校长彭仁海、项目管理人员、项目/课题负责人和科研骨干等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李绍戊主持。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郑先虎(项目首席)、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万世明、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李绍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余鹏分别汇报了项目、课题年度实施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分析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咨询专家组首先充分肯定了项目2024年度研究成果,并建议项目组进一步聚焦研究目标,紧扣项目指南和考核指标,加强项目整体性实施,注重标志性成果的凝练和转化推广。在基因编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方面,专家组强调要尽快突破知识产权的限制,推进产业化进程。另外,专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生物安全保障提出了要求。
许璇传达了农业农村科技发展中心关于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过程管理、中期检查和绩效评价等方面的要求,要求项目组严格按照项目任务书的约定开展工作,以解决产业问题为导向,加强标志性成果的培育、凝练及转化应用。
郑先虎表示,项目组将认真听取专家组的意见,加强协同创新,强化安全评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为我国渔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随后,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项目管理人员从规避科研诚信风险、保障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成果产出、完善管理制度、谨慎信息公开等方面向项目组传达有关规定。项目组围绕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如何提升项目实施质量和开展下一步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
“无肌间刺鲫新种质创制”项目对基因编辑技术在水产业的应用具有示范意义,研究成果将推动我国渔业的技术升级。此次总结与推进会,为后续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