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海水池塘养殖生态环境调控创新团队在生物絮团零换水对虾养殖系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来源、分布、传播及其关键影响因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以“Temporal variations, distribu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nd changes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a biofloc-based zero-water-exchange mariculture system”为题发表于国际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JCR 1区,IF 6.8)。苏浩昌副研究员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曹煜成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南海所创新团队围绕南美白对虾生物絮团零换水养殖全周期的ARGs传播特征、关键影响因子及其与环境微生物的相关性开展了系统性跟踪研究。结果发现,水源水是零换水养殖系统ARGs关键来源,生物絮团对ARGs有聚集效应,养殖过程中水体ARGs总浓度呈下降趋势,生物絮团的ARGs总浓度则呈上升趋势,并且在相应养殖时间下水源水的ARGs的总浓度比养殖池水和生物絮团高出2.25~122.97倍(p< 0.05),其中磺胺抗性基因sul1和sul2是优势的ARGs,总悬浮颗粒物、Planctomycetes与ARGs总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总悬浮颗粒物是影响系统中ARGs分布和传播的关键因素。其次,不同养殖时间维度水体环境、生物絮团的菌群结构均无明显差异(p> 0.05),虾肠道的菌群结构则前后差异显著(p< 0.05),就菌群功能等级划分而言,一级功能主要为代谢,占47.9~53.8%,二级功能中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能量代谢功能占23.96~29.88%。
该研究结果为“无抗”健康养殖科学防控ARGs的传播提供了重要参考,养殖生产中应采取对水源水中ARGs的干预措施以防控ARGs,降低ARGs对水产健康养殖的潜在风险。
该研究得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23TD57)、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B0202040001)、国家现代虾蟹产业技术体系(CARS-48)、广东省驻镇帮镇扶村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项目(KTP20210297)等项目的联合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7651323004086?via%3Di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