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信息>>图片新闻>>正文

淡水中心在罗非鱼体色分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16-08-12 00:00:00  来源:

8月11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遗传育种研究室鱼类遗传项目组在自然集团旗下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在线发表了调控罗非鱼色素形成与分化关键基因的研究成果。

罗非鱼是淡水中心的重点研究对象。为丰富罗非鱼的种质资源和遗传改良材料,淡水中心2010年从马来西亚引进了一批红罗非鱼,在红罗非鱼的养殖与选育过程中,发现红罗非鱼的体色存在很大的变异,除了有粉红色以外,有些鱼的体表会出现超过三分之一的红斑或黑斑,有些甚至全身都变黑。为探究罗非鱼体色分化的机理,淡水中心遗传育种研究室鱼类遗传项目组通过转录组学分析,研究了调控罗非鱼色素形成与分化的关键基因,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该项研究中,运用Illumina测序技术首次获得了粉红、红斑和黑斑3种不同体色红罗非鱼皮肤转录组文库。测序得到的224,895,758个原始序列中共组装产生了160,762个参考序列,同时获得了大量有用的体色相关的SSRs分子遗传标记。然后利用各种生物信息学技术,对组装结果进行了功能注释,包括与其他物种的序列比对,KEGG代谢通路以及GO功能分析等。同时对3种不同体色的皮肤转录组序列进行了基因表达定量,通过两两比对,筛选出148个显著差异表达的功能基因,其中包括色素合成相关的许多重要基因,包括tyr、tyrp1、silv、sox10、slc24a5、cbs和slc7a11基因等。在此基础上,对重要的相关基因在不同体色的红罗非鱼群体中进行了大数量的随机验证并对红罗非鱼皮肤色素合成通路进行了分析。

体色是鱼类的重要经济性状之一,在罗非鱼、鲤、黄颡鱼等品种中体色差异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尤为重要。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揭示红罗非鱼体色分化变异的分子遗传机制,进而为选育体色稳定一致的红罗非鱼品系奠定基础,同时对其他鱼类的体色遗传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研究论文题目为《Comparative Transcriptome Analysis Identifies Candidate Genes Related to Skin Color Differentiation in Red Tilapia》,第一作者为朱文彬助理研究员、王兰梅博士,通讯作者为董在杰研究员。《Scientific Reports》期刊影响因子5.228。论文网址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rep31347


上一条:鲆鲽类产业发展研讨会和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大菱鲆分会成立大会召开
下一条: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主任李普到中国水科院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