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动态 | 领导讲话及工作汇报 | 光荣册 | 亮点工作 | 贯彻精神 
当前位置: 首页>>组织机构>>水科专题>>2006-2016十年工作会议>>亮点工作>>正文
 

积极组织渔业科技入户 促进地方渔业经济发展
2017-03-22 09:25   审核人:

南海水产研究所

南海水产研究所

我所在农业部、水科院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组织开展渔业科技入户工作,制订了《2006年度中国生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科技入户工作方案》,成立了科技入户工作小组,积极组织开展“渔业科技入户”活动。

今年,我所科技入户工作以深水抗风浪网箱高效养殖技术、名优品主推种苗种培育技术、无公害养殖技术、水产病害防治技术以及养殖环境生态调控技术、渔民转产转业等为重点,先后在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等地开展科技入户活动48场次,派出人员123人次,受训人员13070人次,向养殖业者赠送技术资料累计12200多份。李卓佳研究员作为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部级专家先后深入广东、广西科技示范县现场指导30多次,工作成绩显著,受到了农业部、地方政府和广大渔民的高度评价。

我所承担的2005-2006年广东省“转产转业渔民骨干培训班” 在潮州市饶平县、汕尾市海丰县等地先后开班,培训人数126人,培训班真正体现了我所将渔业科技研究、应用与技能培训、资格鉴定工作三者紧密结合,为政府渔民转产转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本年度,我所职业技能鉴定站被评为“全国农业职业技能鉴定优秀站”,徐实怀被评为“全国农业职业技能推广先进工作者”。

一、科技入户

以科技成果为依托,积极开展的技术示范、科技咨询服务是我所科技开发工作的一个亮点。我所不断加强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的工作,制订了送科技下乡、送科技入户工作计划,以自办、联合举办或参加的方式,开展一系列送科技下乡、送科技入户活动。截至2006年10月,年平均组织科技下乡达31次,年均培训人数达9457人次,年均举办技术培训班、技能培训班28场次,向养殖业者赠送由我所科技人员编写的资料累计24300多份。培训地区遍及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浙江、上海、天津等地。

积极为渔业生产第一线服务,制定落实科技下乡入户计划,以各种形式开展科技培训、科技宣讲、科普教育活动。共开展送科技下乡129次,举办培训班204场次,受训人数达到73000多人;年均组织科技下乡50多次、年均培训近2万人,服务地区遍布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浙江、上海、天津等地。2004年我所被评为广东省渔业系统科技服务先进单位,先后有8名科研人员被农业部、地方政府评为科技下乡活动先进工作者。

在科技入户工作中,涌现出不少先进人物。首席科学家、党委书记贾晓平所长,研究员、科技入户工作小组组长江世贵副所长,研究员、科技入户工作小组副组长李纯厚处长,对虾养殖专家李卓佳研究员,抗风浪网箱养殖专家郭根喜研究员,贝类养殖专家张汉华,农业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站长徐实怀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些知名科学家积极参与科技入户,深入农(渔)村参与科普宣传和科技咨询活动。他们先后赴广东、浙江等省农(渔)民做过“首席科学家送科技入博罗”“广东省星火富民科技宣讲”、“对虾养殖技术专题讲座”、“健康养殖系列产品使用机理与特点讲座”等科技入户工作,很受当地政府及农(渔)民的欢迎。许多所培养的研究生在专家们的带动下,也都在科普工作中积极宣传本专业的知识。郭根喜、李卓佳分别荣获“2003年度全国农业科技年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我所荣获第二届“全国农业科普先进集体”称号,陈永青、张汉华分别获“全国农业科普先进工作者”称号。

二、与地方政府(包括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事业单位)开展各类科技合作

我所与饶平县海洋与渔业局、省级饶平石鲈科鱼类良种等单位开展科技合作,共同承担了广东省重大科技兴海项目《主要海水养殖品种鱼类的人工繁殖和大规模种苗生产技术》、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重要海水鱼类健康苗种规模化生产技术 》、广东省重大科技兴海(渔)项目《石斑鱼种苗培育及产业化生产》等项目。《主要海水养殖品种鱼类的人工繁殖和大规模种苗生产技术》获得2004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

项目的实施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沿海各省提供了大量的海水鱼种苗,丰富了网箱养殖品种,减轻了对海区天然种苗的捕捞强度,解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带动了运输、饵料等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作为技术依托单位,我所协助饶平县建立省级饶平石鲈科鱼类良种场,现已通过资格验收,并取得同意申报建设国家级石鲈科鱼良种场的批文,在柘林湾成立研究试验示范基地,充分发挥了我所作为国家级公益性研究所为地方渔业生产服务的作用,有力推动了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地方渔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三年来,我所采用科研单位与生产单位相结合、专业化生产与群众性推广相结合的形式,形成规模生产的鱼类13种,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与企业开展科技合作

通过合股成立新公司的方式进一步加强与广东省恒兴集团的合作,做大做强自身的主体产业,使自身在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与鑫洋公司、中水渔药公司合作,解决在开发水产养殖生态环境调控技术产品时所需要的其他配套产品,如消毒剂、中草药等。

四、开展科普及科技信息服务

我所科普工作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此后连续五十多年的科普宣传活动中,经不断创新和深化,达到了新的水平。全所上下重视科普,积极投身科普。

至2006年10月,我所通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组织推进渔业科技培训,开展技术示范、科技咨询,组织科技下乡、科技入户活动及建立免费网络科技博物馆等多种多样的科普推广工作,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上千万元,间接经济效益逾50亿元。我所现拥有专业考评员人,培训人,鉴定人,共出版科普专著约50本,在广东、浙江、广西等地开展活动共177场,举办培训班共260场,受训人员达78000多人次,向养殖业者赠送由我所科技人员编写的资料累计10万多份。上千家单位、10万多人从中受益。

五、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是鉴定站开展工作的主要保障。为实现“科技兴渔”、“科技兴农”,全面提高行业职业技能水平和整体综合素质,立足南方,面向全国,深入农村基层,把科技带进乡村,把服务送到塘头,开展本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持证上岗的宣传和技能鉴定,突出行业技能专业化,区域性、实用性和实用技术应用可操作性,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从事渔业行业、水产养殖、育苗、病害防治的行业技术人材。同时,也推动了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工作在广东地区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二)拓展视野,不断开拓新工种鉴定和创新鉴定手段。水产养殖技术已逐步走向成熟和普及,但由于环境的变化,污染源的加剧,造成养殖水体质量下降,有害物质超标,严重威胁着养殖产量和农民的经济创收。面对这支庞大的水产养殖大军,如何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和技术提升,如何使他们能掌握制定一套水产养殖中病害防治措施和防病方案,减少因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我站多次深入农户,了解基层情况,经研究决定,很有必要开展“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这一课程,并组织技能鉴定。由于新工种没有较完整规范化教材,鉴定手段和鉴定内容尚未完善。我站调动了鱼病防治室、饲料与健康养殖中心等研究室的专家、教授,整合资源,编写了《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实用技术》丛书、《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不同环境中水质因子的变化与调控技术》、《微生物制剂在养殖水体中应用效应》等相关技术资料,并制定了一套适应于“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应会应知的技能鉴定操作规范。在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的同时,将传统的模拟技能鉴定提升为技能实地实操鉴定。将室内的模拟实操鉴定模式搬出课堂,在养殖鱼池、虾池现场操作,现场提问,现场解答,现场考评,现场打分。

近年来,经我站培训、鉴定合格,取得“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资格的400名多学员率先在行业中持证上岗,分别在广东的珠海、新会、中山、斗门、湛江、潮州、汕尾、上海、福建和浙江省等地担任鱼药病害技术员。几年来,我站培训了一批又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技术骨干,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力求完整、规范是技能鉴定站工作的出发点。经近十年的努力和完善,在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实际操作中已有一定的基础。从专、兼职管理人员到全部为专职管理人员,从聘用管理和聘用考务人员到专职管理和专职考务人员,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力求做到最好,完善规范。在举办每一期的鉴定考评中,严格执行有关技能鉴定操作规范,不同专业,安排不同专业的考评员参加考评,并实行质量督导制度,每一场鉴定均撰写鉴定总结和督导评语。按要求使用全国职业技能考务管理体系软件,按办证程序规范操作,学员学籍档案及相关资料全部归档,由专人管理,确保资料的完整规范。

(四)围绕国家就业准入职业和渔村经济发展为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和鉴定,为渔民办好事、办实事。在参加“转产转业渔民技能培训”项目中,为使渔民转产转业的鉴定工作落实到实处,我们把政策宣传,为渔民服务的理念贯穿到整个培训和鉴定过程中,主动配合“项目”承担单位,深入渔村、渔港,宣传党的政策和鼓励措施,及时把培训计划通知渔民,公布告示,并在渔民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选点办班,保证渔民就近及时参加培训。并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对培训过程中的做法、目的、意义、成效进行典型报道,如在汕头市、揭阳市、汕尾市、潮州市饶平县的办班中,都以新闻报道形式,第一时间在市、县电视新闻中播出,并登报宣传报道,为推动“双转”项目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深入渔村,了解民意,摸底调查,并根据沿海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和地方水产养殖特色,主动寻求地方渔业主管部门的配合。针对不同地方、不同对象、因地制宜、合理制定每一职业工种和培训工作计划,如在汕头市,设置了以“水产品加工”、“藻类栽培技术”为主的培训课程,在潮州市饶平县则以“网箱养殖”为主的技术课程,在汕尾市以“贝类养殖”为主,虾蟹混养等地方特色和发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网站名称加版权信息 中国-西安博达软件 邮政编码:710065
E-mail:webmaster@xxx.com 备案序号:陕ICP备1234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