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以下称《行动计划》),九大行动纲举目张,强力启动山东新一轮海洋强省建设。“港口”在《行动计划》中被提及20余处,“推进世界一流港口建设行动”更被单列为九大行动之一,显示了不同寻常的分量。
面对新机遇,已经跻身世界港口集群前列的山东港口,应该如何顺势而为、借势而进、乘势而上,找准新坐标,交上新答卷呢?
陆海联动,发挥“棋眼”和“平台”效能
地处“一带一路”海陆十字交汇点上的山东港口,其向海向陆的天然禀赋自不待言。经过两年多一体化改革,山东港口围绕“港通四海、陆联八方,口碑天下、辉映全球”的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目标,逐渐形成了“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各板块集团为支撑,众多内陆港为依托”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港口能级不断提升。
2021年,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5亿吨,集装箱量突破3400万标箱,同比稳居全球第一、第三位;航线总数超过310条,数量和密度稳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开发建设内陆港26个,开通海铁联运班列76条,海铁联运量突破256万标箱,领先全国沿海港口。
除了传统主业的厚势积累,山东港口还以港为媒,组建了金融、航运等12个专业板块集团,推进从产业链到产业生态圈层的递进升级,提升航运综合服务功能,以“虹吸效应”吸引更多货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港航优势资源集聚。2021年,山东港口新兴业务收入、利润分别同比增长96.6%、19.7%,展现了蓬勃活力。
深度融合,港产城共生共荣
《行动计划》指出,要“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具体是“实施新一轮港口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专业化码头建设,推进老港区更新改造”。
山东港口成立以来,将港口优势注入城市经济,当好城市经济发展的“金牌合伙人”,其业绩可圈可点。比如,以项目为支撑,与山东省16市开展战略合作;积极融入、主动对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加快推进山东国际航运中心、青岛邮轮母港启动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建设,中国北方国际油气中心、山东港信期货公司、山东港云数科公司成功揭牌等。
近期,山东港口在青岛、日照进行了百亿投资量级的港产城融合项目开工,预示着新一年山东港口正围绕港产城融合持续发力。据了解,下一步,山东港口还计划主动融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山东自贸区等功能区,持续构建高端发展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项目促发展;积极实施青岛港大港港区、烟台港芝罘湾港区、日照港石臼港区东区等老港区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集装箱运输枢纽和全球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中转分拨基地等。
科技赋能,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口
《行动计划》指出,要“深入开展智慧港口建设试点,加快自动化码头、智慧管理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统筹规划实施山东省海上风电建设”“建立港口危险货物作业风险清单”“打造智慧绿色平安港口”,并为山东港口标画出2025年以前实现“5万吨级以上干散货专业化码头作业基本实现自动化”“港口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比重达到60%”“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20亿吨、4000万标箱”的节点线。
事实上,过去两年多,山东港口以创新为“关键变量”,以科技赋能港口,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今天的山东港口,自动化导引车、无人上杆、无人桥板头、智能化理货等技改项目普遍应用,职工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码头上人机分离让本质安全更有保障。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智能洗箱机器人”,智能梯口值守设备等防疫“黑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绿色低碳环保领域,山东港口率先破局港口“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高效推进清洁能源应用,与国家能源、国华能源签约推进海上风电,打造山东海上风电母港、综合智慧能源产业示范港和“碳达峰”“碳中和”绿色示范港,“氢能源、氢动力”、油电拖轮、换电重卡,码头岸电系统、港区充电桩建设等绿色环保项目持续推进。
经过两年多的厚积薄发,山东港口正在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领域“出成果、出经验、做示范引领”,其发展方向、思路与《行动计划》高度契合,前景广阔。
随着《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的逐步实施,可以预见,山东港口必然提速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步伐,为海洋强省乃至海洋强国提供更强的蓝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