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在京发布2020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
入选的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分别为: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决策的我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研究,面向未来的中国污水处理概念厂创建、黄金航道开发与河流生态保护协同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路径优化关键技术,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方法与应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管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第三次青藏高原科学试验—边界层与对流层观测,发现“食用蔬菜和作物吸收微塑料的通道与机制”,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分区协同防控关键技术,新冠病毒气溶胶采集与监测的研究。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吕昭平出席会议并致辞。他表示,2020年度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发布既反映了我国生态环境科技领域的前沿发展水平,也展现了我国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努力耕耘奋力创新的风采,必将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驻华代表涂瑞和表示,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通过了环境署提交的报告,指出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污染是全球环境面临的三大危机,科学技术在应对三大全球环境危机方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环境署将继续支持各方合作,共同应对这三大危机,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地球。
联合体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介绍了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遴选情况,各进展完成单位科学家代表分别介绍了十大科技进展。
据了解,2020年度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由两院院士和联合体成员单位推荐,由15位院士专家组成评委会评议投票产生,今年是连续第二年开展。2020年度入选的进展内容涉及碳达峰碳中和、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绿色GEP核算方法、新冠病毒监测等生态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反映了我国生态环境科技领域前沿发展动态,在引领生态环境领域技术创新、鼓励生态环境科学研究、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是在中国科协指导下,由环境、生态、气象、地理、农、林、土壤、地质、海洋、水利、可再生能源11家全国学会、生态环境领域知名企业、学术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共同发起成立的协同创新组织。自2018年成立以来,联合体坚持“一智库三平台”定位,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探索机制创新,促进科技经济融合,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生态文明做出了积极贡献。生态环境部部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黄润秋担任首届主席,联合体秘书处设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此外,发布会上还举行了“科创中国-美团青山环保科技创新示范项目”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