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发布《2017年东海区海洋环境公报》。公报显示,2017年,东海区海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好。近岸以外海水基本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近岸局部海域污染较为严重。与2012年~2016年夏季平均值相比,东海区全海域劣于第四类的海域面积减少30%。
公报显示,东海区海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好,近岸局部海域污染较为严重。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主要分布在江苏近岸、长江口、杭州湾、浙江近岸及三沙湾、闽江口、厦门港等近岸海域。与2012年~2016年夏季平均值相比,东海区全海域符合第三类、第四类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减少14%、4%和30%;符合第二类的海域面积增加13%。监测的重点海水浴场和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质量总体良好。陆源污染物排放对近岸局部海域海洋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压力。东海区全年无A级排污口,全部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均不能满足所在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
根据公报,2017年,部分近岸典型生态系统健康受损,东海区苏北浅滩、长江口、乐清湾、闽东沿岸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杭州湾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国家级海洋保护区保护对象和水质状况基本保持稳定。2017年8月~9月,东海分局对所辖21个国家级海洋保护区开展了专项检查,目前大部分问题均已妥善整改,其他问题正在按程序积极整改落实。
公报表明,2017年,东海区共发现41次赤潮,与2012年~2016年平均值相比,本年度赤潮发现次数增加,累计影响面积减少。绿潮最大覆盖面积及分布面积与2016年相比分别减少58%、8%。2017年,南黄海绿潮发生及消亡时间有所提前,总体规模小于前两年。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等问题依然存在。与2016年相比,江苏盐城大丰、连云港赣榆、浙江台州3个区域的部分地区及福建长乐滨海海水入侵范围有所增加;江苏盐城大丰盐渍化距岸距离有所降低。2017年,监测的上海崇明东滩、江苏振东河闸至射阳河口岸段海岸侵蚀程度较2016年都有所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