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周以来,厦门同安湾海域、西海域发生赤潮,厦门市赤潮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于7月3日启动赤潮灾害三级响应,引起社会关注。《中国海洋报》记者从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此次赤潮无毒,至7月5日,赤潮总面积由最大时的30平方公里减为12平方公里。7月6日,赤潮情况进一步好转,面积减为8平方公里。
据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人员介绍,6月29日,经赤潮应急监测监视机构确认,同安湾后田海域发生赤潮,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无毒;赤潮生物第二优势种为尖刺拟菱形藻,通常不具毒性。从7月1日起,原来的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密度开始下降,第二优势种演变成了第一优势种。赤潮影响范围持续扩大,至7月3日,扩展至西海域,赤潮总面积达30平方公里。7月4日,赤潮面积没有进一步扩大的迹象。7月5日,赤潮情况持续好转,赤潮生物优势种尖刺拟菱形藻的密度持续下降,赤潮总面积减为12平方公里。7月6日,赤潮情况进一步好转,厦门西海域拟菱形藻赤潮持续,同安湾赤潮消亡,赤潮面积减为8平方公里。
据悉,赤潮发生后,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高度重视,6月30日上午召开赤潮应急工作会议,对赤潮灾害发展趋势和影响程度进行风险评估,要求赤潮应急监测监视机构加强对赤潮发生海域的巡航观测,并加密监测,做好应急处置。之后,多次召开应急处置协调会。同时,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海洋研究所、厦门海洋环境预报台、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和厦门海洋综合执法支队组成快速应急监测队伍,对赤潮发生海域进行应急监测。
目前,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正在对管辖海域开展每日赤潮监测,及时掌握赤潮发生和变化情况,及时通报各相关部门,并按规定做好赤潮信息发布和应急处置工作。同时,加强对赤潮发生海域的水产品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