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发布《2016年北海区海洋环境公报》。公报表明,2016年,北海区(渤海及黄海中北部)海洋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较好,渤海海水环境质量趋于改善,但陆源污染物排海压力依然存在,近岸局部海域环境污染较重,河口、海湾等典型生态系统多数为亚健康状态。
公报显示,2016年渤海夏季海水环境质量与2015年相比有明显上升,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第一、二类水质海域总面积分别为53782平方公里、65756平方公里、64017平方公里和67107平方公里。近5年来,渤海海水环境质量总体呈变好趋势,夏季第一、二类水质海域面积比2012年增加了16520平方公里。2016年,黄海中北部春季和夏季超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2243平方公里和1305平方公里。近5年来,夏季黄海中北部海水环境质量呈现出总体变好的趋势。劣四类水质海域面积在2012年最大,为2950平方公里,2016年降低至357平方公里。
公报表明,北海区沿岸海湾及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重。各大海湾近岸海域环境污染较重,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各季节均存在超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胶州湾各季节和大连湾冬季有部分海域超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近岸海域主要典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基本稳定,双台子河口、滦河口—北戴河、渤海湾、黄河口、莱州湾等典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锦州湾典型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陆源污染、过度捕捞等因素是导致渤海典型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
根据公报,北海区海洋功能区环境基本满足海域使用要求。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基本保持稳定。重点海水浴场和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重点增养殖区海洋环境满足增养殖活动需要。海洋倾倒和正常海洋油气开发活动未对周边海域环境及功能造成明显影响。
赤潮和绿潮是2016年北海区发生的主要海洋生态灾害。2016年,渤海共发现10次赤潮,赤潮发生海域总面积约740平方公里,与2015年相比,发现次数略有增多,发生总面积有所下降,同时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明显增多。黄海海域再次发生大面积浒苔绿潮,绿潮最大分布面积为57500平方公里,最大覆盖面积为554平方公里,最大分布面积和覆盖面积与2015年基本持平,浒苔灾害影响到了山东半岛南部沿岸。
公报显示,沿岸排污口超标排放现象依然存在,对邻近海域海洋功能区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渤海监测的90个入海排污口(河)6次监测结果显示,主要排海污染物化学需氧量达标比例为72%,总磷达标比例为76%。黄海中北部监测的57个入海排污口(河)监测结果显示,主要排海污染物总磷、生化需氧量和悬浮物的达标比例分别为84%、78%和75%。渤海和黄海中北部分别有94%和85%的重点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不能满足周边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