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发改委日前印发《海南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0)》,以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总任务,重点保护和改善海洋、森林、湿地、河湖、农田与城市等特色生态系统。其中,海洋是海南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目标、空间布局、重点任务、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以提高生态承载力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出发点,以培育壮大生态经济为重要抓手,进一步优化生态保护与建设布局,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实现生态富省、绿色惠民,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发展,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该计划的目标中包括:到2020年,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不低于95%,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60%以上,海洋潮间带、珊瑚礁覆盖度以及红树林面积减少趋势得到明显遏制;海南岛近岸海洋生态红线面积稳定在8316平方公里;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海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全省管辖海域面积达5%以上;生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成效。海洋经济总产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5%以上,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生态保育体系空间布局”是该计划空间布局的重要内容,为“生态绿心+生态廊道+生态岸线+生态海域”。其中,“生态岸线”保护区范围主要包括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强烈的岸线及岸段(海岸线向陆一侧200米范围),涵盖河流入海口、基岩海岸、岬湾海岸、红树林等重要海岸带类型。该区域对提供海洋资源,调节气候、减缓温室效应,营造优美海洋景观具有重要作用。“生态海域”主要包括海南所管辖的海域,涵盖海南岛沿海边缘热带亚区、西沙与中沙中热带亚区、南沙赤道热带亚区三个生态亚区。该区域拥有北部湾、三亚、清澜和西南中沙渔场,分布着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是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是全省发展海洋经济、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区域。
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和利用,是海南生态系统保护与利用的重点之一。任务包括:巩固海岸带开发与保护整治专项行动成果、强化陆源和海域污染控制、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保护区建设、培育壮大海洋优势产业、打造海洋旅游新标杆、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同时,丰富湿地河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加强湿地修复,建设国家湿地公园。
在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该计划对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物种和种质资源保护进行安排部署。其中包括:强化海洋物别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争取在东部沿海地区申报1个国家级海洋公园;力争到2020年,海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全省管辖海域面积的5%以上;建设一批珍稀濒危物种和种质资源迁地保存与繁衍基地;加强对幼鱼、幼虾等渔业资源和海龟、玳瑁、鲸鲨、珊瑚、砗磲等珍稀海洋动物重点繁殖地的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系统调查和研究,建立生物多样性信息和监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