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水产学会公布了2025年度优秀水产科普作品名单,其中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申报的科普图书《中国沿海鱼类(第4卷)》、科普视频《长江重要水生生物资源增殖与保护科普》、科普视频《大黄鱼:从濒临绝迹到开启深远海养殖新时代》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中国沿海鱼类(第4卷)》是基于作者在执行一系列沿海科研任务过程中获得的一手资料和原色照片编成的,采样范围南自南沙美济礁,北至符拉迪沃斯托克,东至琉球群岛,涵盖了我国沿海及邻近海域各种典型生境和区系类型的鱼类。本书聚焦东海南部和南海等海域,收录了作者近15年来采集并鉴定的我国沿海鱼类141种,拍摄并优选了221张原色活体高清照片,列明了其中文名、学名、英文名、别名和分类地位,并配以文字,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其主要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和资源状况,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每个物种都附有原创的手绘模式图和形态检索图,详细注明每种鱼的主要形态特征,作为鱼类“身份证”,便于查询,方便快捷。本书可以作为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参考用书,也可以作为渔业渔政管理人员的工具书,还可以作为广大民众的科普读物。
《长江重要水生生物资源增殖与保护科普》聚焦长江旗舰保护物种中华鲟与长江江豚的资源保护,重要经济物种刀鲚与中华绒螯蟹的资源增殖养护,通江湖泊鄱阳湖和洞庭湖的资源恢复,以及长江大保护背景下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和生境的保护与修复,点面结合,深入浅出地阐述长江重要水生生物资源增殖与保护成果。该视频可以为水产工作者、水生生物保护研究者、渔业管理者、社会民众、学生等提供优秀的科普内容。
《大黄鱼:从濒临绝迹到开启深远海养殖新时代》围绕大黄鱼这一我国特有的重要海洋经济鱼类,介绍了大黄鱼的生态习性、捕捞历史、人工繁育科研攻关及养殖产业发展现状,也详细呈现了东海所科研团队以大黄鱼深远海养殖产业需求为导向,在大黄鱼全人工繁育关键技术创新、大规格苗种规模化培育与入海驯养、陆海接力高效转运、重力式深水网箱和大型工程化围栏深远海智慧养殖模式构建等方面的系列科研和实践工作。该视频不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大黄鱼的“国鱼传奇”,更体现了东海所在深远海养殖领域的科研实力与责任担当。
此次获奖,是对东海所科研工作者致力于将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科普内容、积极弘扬科学精神、服务社会公众能力的充分肯定,对普及海洋知识、引导公众关注支持我国水产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