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秋送爽的十月,一场连接科学研究与青少年教育的科普盛宴在甬城校园温暖上演。10月16日,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与上海长鱼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基金会、贵州习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共同支持下,东海水产研究所庄平研究员及其团队精心编纂的学术著作——《长江上游土著和外来鱼类》与《长江中下游土著和外来鱼类》,走进宁波大学、宁波科创中学、崇正书院及春晓实验学校,开展了一场科普赠书活动,并为两百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鲟鱼的前世与今生”的精彩讲座。

廿载磨一剑,鸿著映长江。本次活动馈赠校园的《长江上游土著和外来鱼类》与《长江中下游土著和外来鱼类》两册书籍,于2025年9月正式出版,凝聚了庄平研究员及其团队超过二十年野外考察、标本采集与系统研究的汗水与心血。书籍全面收录了长江全流域三百余种现存鱼类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习性以及资源状况,并配有大量珍贵、生动的原色生态照片,许多照片是首次面世。著名鱼类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先生在为本书作的序中赞扬:“无疑是一套全方位展现长江流域鱼类资源的精品之作,这两册书的出版值得祝贺。”
穿越亿万年,探寻鲟鱼的生命史诗。在讲座现场,庄平研究员就像一位“时空导游”,他娓娓道来,引领师生进行了一场跨越亿万年的生命之旅,探秘了鲟鱼在地球生命演化史上的辉煌“前世”,审视了全球鲟鱼类面临威胁的“今生”,聚焦于中国鲟鱼保护的故事,展望了人-水关系重塑的未来。面对台下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庄平研究员结合自己四十余年潜心科研的亲身经历,分享了科学探索的艰辛与乐趣,以及守护地球生命的重大意义。“科研之路固然充满挑战,崎岖难行,”庄平研究员动情地说,“但唯有秉持持之以恒的毅力,勇于攻坚克难,我们才能真正守住这一江碧水,护住这一脉多姿多彩的生灵。”他向年轻一代发出诚挚的邀请,期待更多富有理想与热情的新鲜血液,能够投身于水生生物保护这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为这条漫漫长路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
薪火相传,播种科学梦想。讲座结束后,现场举行了温馨的科普图书捐赠仪式。庄平研究员将《长江上游土著和外来鱼类》《长江中下游土著和外来鱼类》等系列著作,郑重捐赠予宁波大学、宁波科创中学、崇正书院、春晓实验学校。同时受聘为宁波大学科普社团“特聘导师”,以及几所中小学的“科学顾问”。从实验室的科研工作者,到校园讲台上的科普引路人,庄平研究员将致力于构筑这座贯通高校、科研院所与中小学的“科普之桥”,在青少年心中播下关注生态、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种子,点燃属于未来的科学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