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推介发布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通知》(农办科〔2025〕8号),公布了2025年133个农业主导品种、143项主推技术。其中,水产方面的农业主导品种共12项、农业主推技术共9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培育的水产新品种大菱鲆“多宝2号”以及自主研发的“深远海陆海接力养殖技术”“低能耗循环水养殖关键技术”成功入选。
大菱鲆“多宝2号”是经过一代群体选育和三代连续家系选育、采用配套系杂交制种培育而出的大菱鲆新品种,具有耐高温、生长快等特征,主要经济性状遗传稳定性达到90%以上,耐高温生长上限提高2℃以上,在北方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可减少高温期降温能耗,同时在南北接力养殖模式下,能延长养殖周期,提高成活率,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海水鱼养殖挑战提供了解决方案,显著提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022-2024年推广总规模0.429万亩,推广区域主要为山东、江苏、福建、辽宁、河北、天津等沿海地区,适宜在人工可控的海水水体中养殖。

大菱鲆“多宝2号”
“多宝2号”新品种证书
“深远海陆海接力养殖技术”针对不同海区、不同类型的深远海大型养殖设施及适养鱼类,开发了陆海接力养殖技术,包括深远海养殖设施选型、养殖操控与管理装备配套、适养鱼类大规格苗种培育、陆海接力安全转运、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等五个部分。近年来,通过在黄渤海区、东海区和南海区的示范应用,已陆海接力养殖花鲈、许氏平鲉、斑石鲷、黄条鰤、大黄鱼、虹鳟等鱼类1300余万尾,养殖成活率达92%以上,累计经济效益5亿元以上。该技术有效支撑了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产业由近岸逐渐走向深远海域,有利于近海水域环境保护和资源养护,同时带动种苗生产、装备、饲料、加工、物流等行业的发展,形成新的养殖产业链条,为我国深远海养殖提供了“养什么、怎么养”的技术方案,为海水养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助力我国海水养殖空间的拓展及“海上粮仓”建设,引领我国深远海养殖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深远海陆海接力养殖工艺流程
深远海大型设施智慧化管理系统

深远海养殖生物量评估系统
活鱼运输船

深远海养殖饵料智能化投喂系统
“低能耗循环水养殖关键技术”针对工厂化水处理设施设备成本高、耦合性差,养殖系统运行能耗高、稳定性差,净水、管控装备智能化程度低,对虾、海参循环水养殖模式缺乏等制约我国循环水养殖技术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多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突破了循环水养殖关键技术瓶颈,研制出系列循环水水处理关键工程装备,构建了鱼类循环水高效养殖技术体系,实现了海水循环水养殖技术产业化,创建了对虾、海参循环水高效清洁养殖模式,有力支撑了工厂化养殖的绿色发展。该技术适用区域广泛,可根据养殖品种环境需求和区域差异,定制不同品种及养殖阶段的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工艺。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成功应用于包括鲆鲽类、鲑鳟类、石斑鱼、大口黑鲈、鳜、墨瑞鳕、星康吉鳗、许氏平鮋、红鳍东方鲀、美国红鱼、珍珠龙胆、黄姑鱼、南美白对虾、海参、海马等近40种主养品种,养殖水产品免药物使用、绿色无公害,以持续创新驱动了我国渔业产业绿色健康发展。
据悉,该技术曾入选为山东省2022年农业主推技术,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2023年度和2024年度重点推广水产养殖技术,农业农村部2024年度农业主推技术,福建省2025年渔业“三新”技术。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示范应用基地

低能耗循环水养殖车间
此外,黄海所作为第二完成单位,联合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共同培育的罗氏沼虾“南太湖3号”水产新品种,也成功入选为水产类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