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间,随着北方寒潮多次间断来袭,珠江三角洲养殖区域水温也出现由高到低至回复的变化,对水产养殖影响较大。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水产病害与免疫实验室石存斌、潘厚军、张德锋等科技成员,在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顺德区均安镇、中山市三角镇、中山市阜沙镇、广州市南沙区等地,针对水温急剧变化对草鱼养殖的影响,现场调查分析草鱼健康状况,指导病害防控。
经过现场采样进行寄生虫检测、池塘水质检测、实验室病原分析,发现2020年12月~2021年1月份养殖的草鱼未出现病毒性的草鱼出血病,细菌性疾病发生率显著降低,草鱼常见的车轮虫、指环虫也明显减少,但个别池塘草鱼肠道检出头槽绦虫,提醒养殖户关注并采用相应药物进行防治。针对前期低温而近日气温回升,部分池塘或水泥池瘦身的草鱼,出现烂嘴蛀鳍,眼眶、鳃盖、鳍基等处出血症状而发病死亡的现象,分析与鱼体过塘受损、前段低温期可能病原潜伏感染而气温回升加速繁殖相关;也不排除瘦身鱼因停止投喂等原因导致营养不良和免疫力降低所致。实验室病原、病因分析工作尚在继续进行之中。
科研人员在调研中与一线养殖人员现场交流,提醒乍暖还寒时节、万物开始复苏,需要注意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的危害开始增加,需适时开展接种淡水鱼传染性疾病疫苗,注意针对性的采用国标渔药防控寄生虫、细菌性疾病,并给部分养殖场赠送渔药。经过现场调研,增加了科研人员与一线水产养殖人员的联系,为水产养殖户排忧解难,有利于水产养殖的提质增效以及水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