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信息>>院所新闻>>正文

珠江所朱新平副所长带队前往云南调研渔业资源及养殖情况
2017-04-26 14:27:04  来源:珠江水产研究所

4月19至24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朱新平副所长带队前往云南省西双版纳及曲靖市调研澜-湄水系和珠江上游南盘江的相关渔业资源情况。调研组在当地渔业和渔政主管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西双版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鼋和双孔鱼保护区和罗梭江鱼类自然保护区、土著鱼类繁育研究中心、锦海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云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曲靖市罗平县土著鱼类繁育研究基地等地,调研了保护区救护中心和繁育研究中心的建设、罗非鱼“粤闽1号”的推广养殖、当地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等情况。

根据调研得知,目前西双版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鼋和双孔鱼保护区救护中心是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设立的州级保护区,现有世界濒危动物、国家一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鼋,2雌1雄3只活体,其中1只重近45公斤。据当地渔政部门反映,云南已近二十年没有接到过群众捕获鼋的消息,现存的3只鼋也是1995年误捕所得,当时体重为3-7公斤。下一步,珠江所科技人员将联合救护中心工作人员开展澜沧江鼋资源调查、人工繁育、增值放流及评估等研究工作。考察了西双版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鼋和双孔鱼保护区江段自然环境。

罗非鱼“粤闽1号”是珠江所卢迈新研究员团队联合福建百汇盛源公司,通过系统选育、性别相关分子标记筛选,杂交育种等综合技术,经过近20年的选育所得。该品种已在广东、福建、广西、海南和云南等省(区)进行中试,取得显著效果。该示范点在2016年初步试养的基础上,今年开展罗非鱼“粤闽1号”的大面积中试养殖(示范点面积1600亩),经过几个月的养殖对比,发现该品种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饵料系数低、养殖效益普遍高于其它罗非鱼品种。经水产部门检测,体长相同的罗非鱼“粤闽1号”比当地养殖的其它罗非鱼品种重,取肉率更高。当地水产部门多次组织养殖户到示范点参观学习,该品种在当地的示范推广效应非常好。

在罗平县土著鱼类繁育研究基地,珠江所科技人员与当地渔业部门、基地负责人交流了南盘江土著鱼类暗纹唇鲮(猪嘴鱼)、白甲鱼、花鲈鲤等保护情况,探讨了人工繁育和开发利用的前景。

珠江所卢迈新研究员,刘毅辉副研究员,王亚军副研究员及珠江流域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随行参与了调研。

调研西双版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鼋和双孔鱼保护区救护中心——鼋

上一条:南海所与广州水产集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下一条:长江所组织退休老同志开展春游踏青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