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信息>>图片新闻>>正文

渔科这十年|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夯实渔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基石
2022-10-11 18:29:23  来源:院人才工作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坚持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全院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人员结构与事业发展需求适配性不断提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实力和人才创新活力不断增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人才强院”战略布局全面落地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以研为本”和“人才强院”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十年间,聚焦渔业科技创新国家队的主责主业,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系统规划人才工作重点,加大人才条件保障,持续提高人才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2021年院人才工作会议

(一)系统谋划,强抓落实

注重顶层谋划,系统布局。编制“十三五”“十四五”科技人才规划,依据新形势、新要求研究部署各项重点工作。坚持“全院一盘棋”,围绕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和渔业人才特点,先后启动实施“5511人才工程”和“水科英才”培养计划,健全完善人才队伍体系。2021年召开的全院人才工作会进一步明确了“围绕团队强队伍、围绕岗位育人才”的工作思路,部署了新时期渔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明确了全院人才工作方向。注重协调推进,分步落实。院层面成立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定期研讨人才工作,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同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同时将人才工作重点列为院内巡察要点,通过常态化督查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院所两级分别编制科技人才发展规划,按照时间节点和任务分工分解制度和人才建设目标。

(二)加大投入,强化保障

多方筹措,加大人才基金投入。设立“院天邦人才和谐成长奖励基金”,开展院优秀创新团队和中青年拔尖人才的选拔;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全院以不低于上年非财政拨款收入2%的额度形成年均近2000万元人才经费,用于“水科英才”人才岗位补助、安家费用及海外人才培养经费等;实施院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管理岗位补贴,并按照年度考核情况弹性调整。整合资源,强化人才项目支持。为优秀领军人才和有潜力的青年人才预留院级基本科研业务费,设立人才专项重点支持;为入选“水科英才”的青年科研人员提供2项启动科研项目,为不同学科领域联合申报项目的科技人员提供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搭建平台,助力人才更好成长。全院和黄海所分别于2016年、2018年获批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十三五”以来重点建设国家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3000吨科学调查船,新增43个科技创新平台,新建11个科学试验基地,为人才培养和创新研究提供了平台保障。提供条件,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解决京内青年职工落户、两地分居等实际问题,设立集体食堂,青年人才交流站、单身宿舍和人才公寓,为科技人才提供生活保障。

2016年获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二、国家渔业战略科技人才力量不断壮大

十年间,通过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坚持自主培养和高质量引进相结合,不断补齐补强人才短板,健全人才队伍体系,全院人才队伍规模和质量稳步攀升,科研力量不断壮大。

(一)人才队伍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从“5511人才工程”到“水科英才”培育计划,全院人才队伍构架逐渐明晰,体系趋于完备,逐步形成以院士为主的顶尖人才,以杰出人才、领军人才为主要学科带头人,以拔尖人才和青年英才为后备军的创新人才梯队。新时期以来,按照强化渔业科技创新力量的总体要求,所站编制中一线科研人员比例和一线科研人员中从事创新研究的人员比例持续提升,不断接近80%的目标。科研和管理人员队伍中高学历、专业化、年轻化趋势明显,科研队伍中硕士学历以上人员占到三分之二,博士学历以上人员超过三分之一,管理队伍中硕士学历接近二分之一。高级专技岗位中40岁以下人员达到31.8%,管理人才中40岁以下青年干部达到28.8%。

(二)科研创新力量不断壮大

人才规模和质量稳步攀升。全院在职职工总量增长约50%,总量突破3000人。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省部级人才207人次,遴选新一批院首席科学家21人,院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首席86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省部级以上人才奖项逐年增加,包括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在内的多项青年奖项取得突破。

2021年陈松林首席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以博士后、研究生为主体的流动科研力量不断加强。博士后招生规模稳步增长,近50%优秀博士后出站后留院工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申请的水产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成功获批,与上海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不断创新,取得实效。院和所层面累计与20多家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研究生培养合作,研究生在院规模迈上新台阶,年均总量突破1000人。

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人才成长环境日益优化

十年间,通过机制体制创新,持续注重培养激励,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持续强化教育监督,提升科技人才使命感和“红线”意识,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造人才与制度互融互洽的良性生态。

(一)完善体制机制,激发人才活力

人才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出台《关于创新人才体制机制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意见》,推出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27条措施;制修订《院首席科学家管理办法》《院关于高级专家延长退休年龄规定》《院培训班管理暂行规定》等办法规范相关工作。出台《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工作方案》《院干部交流工作管理暂行办法》《院干部挂职锻炼管理暂行办法》等办法,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充满活力的年轻干部队伍。聚焦对渔业产业的实际贡献推进分类评价,探索下放院属单位高级职称评审权限,授权增殖站组建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完善基于绩效考核的收入分配机制,探索实施高层次人才年薪制,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建立了以绩效为核心,注重科研创新的分配机制。人才培养选拔机制不断优化。院层面启动“百名科技英才培育计划”、青年人才导师制,遴选中青年拔尖人才和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实施优秀青年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和人才招聘“优博计划”,累计遴选245名“百名英才”,46名中青年拔尖人才,27名优秀科研人员通过“绿色通道”晋升高级职称。所层面通过实施特聘(副)研究员,“优才计划”“英才计划”“优青培育计划”,营造了有利于青年人才快速成长的良性机制。

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代表

(二)强化教育监督,净化科研环境

注重培育科研人员品德。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增强科研人员“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院学术道德委员会,从严把控学术质量关、学风道德关,规范科研人员行为,鼓励督促科研人员把科学精神和科研诚信内化为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探索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和信誉制度,营造求真务实的评价环境。从严管理监督干部队伍。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严管厚爱结合,做到抓早抓小,持续提升全院干部讲规矩守纪律的意识。扎实做好院系统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人事档案、社会组织兼职、因私出国(境)管理等工作,提早防范和化解风险点,为干部培养使用保驾护航。

上一条: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中心组织召开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禁渔效果评估及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会议
下一条:渔科这十年|坚持规划引领、匠心铸造,不断提升科技条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