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信息>>图片新闻>>正文

我院两项成果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01-13 00:00:00  来源:

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1月11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大会。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我院黑龙江所牵头的“鲟鱼繁育及养殖产业化技术与应用”、淡水中心牵头的“罗非鱼产业良种化、规模化、加工现代化的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两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据悉,我院已连续5年荣获国家级奖励。“十一五”以来已有7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超过了“十五”期间的3倍。

“鲟鱼繁育及养殖产业化技术与应用”项目,通过对鲟鱼养殖产业发展中“种、繁、养、加、产”各环节关键技术的系统研究,开发出我国第一个鲟鱼养殖品种,开创了中国的鲟鱼养殖产业;实现7个主养鲟鱼品种的全人工繁殖,完全摆脱了对野生和进口鱼苗的依赖;自主研发了鲟鱼的专用饲料配制加工、病害防治、全雌诱导和性别早期鉴定技术,建立了多元化的养殖模式和配套技术,扩展了鲟鱼养殖的发展空间;建成我国第一条养殖鲟鱼产品深加工生产线,创建第一个鱼籽酱出口品牌,实现了鲟鱼加工产品的出口和综合利用;形成鲟鱼养殖的科研、推广、生产示范体系和产业规模效益。养殖技术推广至20多个省市,年产商品鲟鱼1.74万吨,年产值6.9亿元,累计产值56亿元,出口养殖鲟鱼籽酱创汇306万欧元。该研究使我国的鲟鱼养殖从无到有,并成为世界最大的养鲟国家,研究成果丰富了我国水产养殖的科学内容,推动了产业的科技进步,促进了水产养殖向外向型渔业的发展。

“罗非鱼产业良种化、规模化、加工现代化的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在罗非鱼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创新性地通过系统选育和生物技术集成,培育出4个国家审定良种(奥尼罗非鱼、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夏奥1号”奥利亚罗非鱼),覆盖我国罗非鱼产业80%以上;通过良种早繁、大规格鱼种培育、配合饲料应用、池塘改造和水质调控等技术组装集成,建立了罗非鱼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体系,促进了罗非鱼养殖大面积高产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为国内外市场提供了安全的水产蛋白源;研究开发了罗非鱼从原料到加工的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推进了加工“零废弃”,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该项目促进了罗非鱼种源、养殖及加工3大产业的形成,保证了我国罗非鱼养殖产量、加工出口和产业链规模全球第一的地位,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南方主产区,2006-2008年共创产值217亿元,加工出口创汇16.7亿美元。

据了解,2009年度水产方面共有4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另外两项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牵头的“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糖库构建)与应用开发”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牵头的“菲律宾蛤仔现代养殖产业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们向黑龙江所、淡水中心及其他完成单位表示祝贺,向孙大江研究员、杨弘研究员及项目其他完成人员表示祝贺。



上一条:外交部、农业部有关领导到“南锋”号渔业科考船视察
下一条:外交部、农业部有关领导到“南锋”号渔业科考船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