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受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委托,我院淡水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心等单位完成的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河蟹零污染排放的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进行了验收。同日,受农业部科教司委托,我院组织专家对院淡水中心等单位完成的“利用多级生物系统对淡水养殖池塘环境的修复”和“河蟹零污染排放的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进行了鉴定。验收和鉴定委员会由来自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江南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无锡市水产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的专家组成。鉴定会由院成果与推广处处长潘咏平主持,院淡水中心副主任邴旭文、科研处处长朱健和项目组成员参加了鉴定会。
“河蟹零污染排放的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微生物制剂和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生态养殖技术的综合使用,使河蟹养殖水体检测结果达到了国家淡水养殖一级水质的要求,池塘养殖排水达到淡水池塘废水排放标准,实现零污染排放。项目通过对养殖水体环境和饲料中的微囊藻毒素、孔雀石绿、氯霉素的研究,研发了快速检测技术,为规范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的用药、降低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和养殖水体排放提供科学依据。完成了一株耐氧抗高温的高活性乳酸芽孢菌株选育,并研制了其生产工艺。在我国渔用微生态制剂的研制中具有创新性,应用前景广阔。建立了无公害河蟹养殖示范基地810亩;举办了10期生态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训养殖户达305人次;实现新增产值4100万元,新增利税1230万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发表论文6篇(SCI 论文1篇);申请国家专利7项,授权1项。验收专家审阅了相关资料,听取了项目组汇报,经质询和讨论,认为项目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总体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建议进一步加快相关技术的集成、应用与推广。
“利用多级生物系统对淡水养殖池塘环境的修复”创新和提升了水上农业改善养殖池塘环境的技术,创建了一种新型的池塘环境固定化微生物修复技术,并通过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水上农业技术、植物化感物质控藻技术和池塘底质改良技术等的集成和优化,创立了池塘多级生物修复体系。技术应用于养殖生产,池塘的病害发生率降低40%,平均养殖产量提高21%;池塘主要水质参数达到《渔业水质标准》,排水达到农业部制定的《淡水池塘废水排放标准》,池塘尾水实现零污染排放。项目注重研究和推广应用相结合,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达5000多亩,经济效益达3763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项(已授权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总体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养殖水环境原位修复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