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进展>>正文

东海所“涉海工程生物资源影响及恢复技术研究”通过鉴定
2012-03-30 00:00:00  来源:

3月19日,受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委托,我院组织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等单位专家,在上海对东海水产研究所主持的“涉海工程生物资源影响及恢复技术研究”项目成果进行了鉴定。鉴定委员会主任由丁德文院士担任。

随着沿海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不同类型的涉海工程日益增多,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也日益凸显,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制约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渔业环境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东海所徐兆礼研究员、沈新强研究员等科研人员,联合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和上海海洋大学等单位,历经10余年,就涉海工程生物资源影响及恢复技术开展了深入研究。该研究团队运用环境科学、生态工程学、海洋生态学、生态毒理学、分子生物学、渔业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采用室内实验、中间实验与模拟实验、现场调查以及资料挖掘、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形成了完整的涉海工程生物和渔业资源损失量化评估技术体系;提出了鱼类幼体生态价值损失应兼顾幼体生长特点的定量评估原则;明确了我国重要经济鱼类(如大黄鱼、小黄鱼和白姑鱼等)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时空变化格局,提出了海洋工程建设的资源敏感限制条件;评价了东海渔业资源饵料浮游动物最适温、盐度值,评价了不同水温环境下涉海工程温排水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发现温排水降温过程与余氯场的内在关联,形成余氯资源屏障原理,并提出了在取排水工程中利用余氯屏障的环保设计技术,实现了清洁生产和保护渔业资源的目的。

截至目前,项目共制定了标准15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207篇,申请专利26项,培养博士3名,硕士24名,培训相关技术人员5000多人次。项目制定的部分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部、农业部、海洋局审核涉海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等的重要技术依据,项目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显著体现。

该项目的顺利开展,为海洋与渔业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区域规划、环保政策等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为海洋生物和渔业资源恢复提供了具有科学、实用的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

与会专家经认真讨论,认为项目研究成果整体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鉴定。


上一条:“一种鱼用浸泡疫苗组合佐剂及其应用和使用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下一条:“一种泡沫分离-充氧一体化设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