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外来鱼类入侵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往的研究大多关注于温带地区不同流域入侵种对土著种区系结构和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影响。然而,作为生物入侵影响严重的热带地区,外来鱼类入侵对河流土著种鱼类多维多样性重塑的机制尚不清楚。珠江水产研究所外来物种与生态安全团队联合多家科研单位通过对海南岛三大热带河流(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外来和土著鱼类的长期系统调查监测,分析了河流连续统背景下外来鱼类入侵对土著鱼类物种、遗传和功能的α和β多样性重塑,并利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探究了入侵度和多维多样性以及功能性状的关系。
研究表明,外来鱼类入侵后海南岛三大流域鱼类群落的物种、遗传和功能的总β多样性和β轮转显著降低。外来鱼类入侵造成了海南岛三大流域多维多样性的同质化格局,在河流连续统背景下,这种同质化在河流的中下游更为严重。同时,该研究也发现这些热带河流土著鱼类的多维α多样性不呈现出河流连续统的纵向梯度特征,而多维β多样性在入侵前后均显示出显著的纵向梯度变化。此外,本研究也探讨了生物入侵“接受/拒绝假说(acceptance/resistance hypothesis)”背景下,海南岛三大河流外来鱼类入侵度的影响因素。该研究为热带河流中生物入侵对鱼类多维多样性重塑的过程和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可为水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影响评估和防控管理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研究成果以“Longitudinal reconfiguration of multifaceted fish α and β diversity triggered by non-native species invasion in tropic rivers of Hainan Island”为题,发表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Top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JCR Q1;IF2023=8.0)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 32371746)、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项目(CARS-45)等项目联合资助。珠江所为该论文第一完成单位,珠江所顾党恩研究员和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张弛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珠江所余梵冬博士和安徽大学蒋忠冠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李高俊高级工程师参与了本项工作。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envman.2025.124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