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进展>>正文

珠江所龟鳖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中华鳖抗低温应激机制解析及功能性饲料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5-02-21 09:54:18  来源:珠江水产研究所

近日,珠江水产研究所育种室龟鳖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中华鳖抵抗低温应激的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论文“Biochemical, Histological, and Multi-Omics Analyses Reveal the Molecular and Metabolic Mechanisms of Cold Stress Response in the Chinese Soft-Shelled Turtle (Pelodiscus sinensis)”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Biology(JCR一区), 论文“Molecular Response and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of the Spleen Coping with Cold Stress in the Chinese Soft-Shelled Turtle (Pelodiscus sinensis)”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Antioxidants(JCR一区)。在解析中华鳖抗逆机制的基础上,该团队从营养饲料方向着手,探索了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单宁酸在中华鳖抵御细菌感染和变温应激中的作用,相关研究论文“Dietary Tannic Acid Improves Hepatic Health and Capacity to Deal with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in the Chinese Soft-Shelled Turtle (Pelodiscus sinensis)”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Animals(JCR一区), 论文“Dietary Tannic Acid Promotes Growth Performance and Resistance Against Aeromonas hydrophila Infection by Improving the Antioxidative Capacity and Intestinal Health in the Chinese Soft-Shelled Turtle (Pelodiscus sinensis)”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Antioxidants(JCR一区)。

珠江所助理研究员纪利芹博士为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朱新平研究员和李伟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该论文得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23SJHX1 和2023TD3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302981和32202941)、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种业振兴项目(2024-SPY-00-014)和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基金(CAMC-2018F)等项目的资助。

中华鳖是我国重要的特色淡水养殖品种,2024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23年全国鳖年养殖产量超过49万吨。中华鳖在高密度养殖环境中,极易受到温度波动和病原侵染等多种应激因素影响,导致养殖个体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同时,这些应激因素也会降低中华鳖的肌肉品质。本次研究从抗氧化性能、组织损伤、肝脏代谢和脾脏免疫等角度,全面解析了中华鳖应对低温刺激的代谢机制以及免疫调控机制,找到了一批响应低温的关键分子、代谢物和信号通路。筛选得到的标记分子或代谢物为后续提高中华鳖抗低温应激能力的研究提供了候选物质。

在“禁抗”背景以及绿色健康养殖的发展趋势下,利用天然安全的饲料添加剂促进中华鳖生长性能和提高抗应激能力的研究备受关注。单宁酸,是一种多酚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草本植物和木质植物的树皮、叶子和种子中,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肠道微生物平衡等有益功能。本研究向中华鳖饲料中添加了5个浓度梯度的单宁酸,结果表明1g/kg-4g/kg单宁酸投喂98天能显著促进中华鳖的生长性能,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组织结构,提高中华鳖应对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和温度波动应激的能力。本研究能够为单宁酸在中华鳖养殖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下一条:珠江所在斑鳢育种芯片与基因组选择取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