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进展>>正文

黑龙江所“农业排碱水渔农循环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通过现场验收
2024-10-24 10:56:15  来源:

近日,黑龙江所盐碱水域养殖品种开发与利用创新团队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任务“农业排碱水渔农循环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在位于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的连环湖科学实验基地通过现场验收。验收专家组由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张旭彬、东北农业大学教授杨雨虹、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王威、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李红宇、大庆市农业农村社会事业服务中心正高级农艺师王辉组成。

根据“宜粮则粮、宜渔则渔”原则,在闲置盐碱地资源中开展渔业综合开发利用,不仅可以拓展渔业发展空间、保障水产品稳产保供,同时可有效降低土壤盐碱度、实现盐碱土壤的改良与修复,增加后备耕地资源,是践行“大食物观”、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有力支撑。

黑龙江所经过多年技术攻关,突破了盐碱地池塘生态养殖、生物絮团高效降碱及水质调控、盐碱地渔农综合种养等关键技术,创建了碳酸盐型盐碱地“以渔治碱”异位循环水渔农综合种养技术模式。该模式主要通过“挖沟排碱”“循环洗碱”“生物降碱”等方式实现了对重度盐碱地的生态修复与改良,使不能耕种的盐碱荒地焕发生机,同时提高盐碱池塘养殖效率,实现“渔米双收”。本年度,团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熟化和集成了池塘-农田循环水工程化改造、水产苗种耐高碱适应性驯养、生物絮团高效降碱、池塘-泡沼接力生态养殖、池塘-农田循环水养殖等技术,构建了“以渔治碱”农业排碱水渔农循环利用模式,并在连环湖科学实验基地进行示范。

 

专家组听取了任务负责人赵志刚研究员的详细汇报,现场查看了“以渔治碱”模式下水稻种植和池塘养殖情况,并进行了现场抽样测产。测产结果显示,经“以渔治碱”改良后盐碱地种植的“宏科181”品种稻谷产量为508.3千克/亩,“中科发5”品种稻谷产量为515.4千克/亩,均突破“千斤”大关;池塘养殖大鳞鲃等耐盐碱鱼类生长效果良好,农业排碱水实现零排放和循环利用,综合效益显著。专家组认为,通过“以渔治碱”高效改良东北碳酸盐型盐碱地在黑龙江杜尔伯特取得成功,在盐碱荒地实现水稻和水产双丰收,为盐碱水土一体化循环利用与生态改良提供渔业新途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所长郑先虎、副所长李绍戊、大庆市农业农村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晶、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郭东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兆喜、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水产总站站长梁辉、大庆连环湖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振林等相关领导参加了验收会议。

本次验收活动得到《科技日报》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4-10/20/content_245335.html和黑龙江电视台《新闻联播》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DM2NTYxNQ==&mid=2652678802&idx=5&sn=ea774ce058adb74b2b5a89bfb2cfe784&chksm=854ca4d6ca87be2364290b4c6f06b25a5bb8099d3ddeb101fc8514125b25260b17115cc6678a&scene=27等媒体的专题报道。


上一条:黄海所“石斑鱼新种质创制及产业化应用技术”成功入选《2024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
下一条:黄海所“绿鳍马面鲀秋季人工繁育技术”通过专家现场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