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进展>>正文

黄海所在微塑料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物的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4-06-24 14:57:34  来源:

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渔业环境污染生态学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Bioaccumul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their human health risks depen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plastics in marine organisms of Sanggou Bay, China》的研究论文,报道了该团队在微塑料与环境污染物的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在期刊《中国科学:化学》上发表了题为《气候变化与海洋微塑料污染的相互影响研究进展》的综述论文,系统总结了近十多年来气候变化与海洋微塑料污染相互影响领域中的相关进展。

微塑料由于具有较高的疏水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负载有机污染物,从而影响有机污染物在生物体的累积与毒性。研究团队调查了实验采样点生物体中的微塑料和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并分析两者的关联性,发现生物体中微塑料的丰度与PAHs的浓度具有显著正相关,表明微塑料会增加生物体对PAHs的富集。30-500μm的微塑料丰度与4~5环PAHs的浓度具有显著正相关,0.5-2mm微塑料与2环PAHs有显著正相关,但是>2mm微塑料与PAHs无相关性,表明小尺寸微塑料更易吸附有机污染物,被生物摄食后导致污染物富集含量增加。研究成果为科学评估微塑料存在条件下环境污染物的健康风险提供了新见解。

气候变化与海洋微塑料污染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同时存在,两者的相互影响已受到广泛关注。综述论文梳理了全球气候变化状况和海洋微塑料的污染现状,总结了气候变化下海洋生境的改变,特别是海水升温、酸化、低氧等与海洋微塑料污染之间的相互影响,发现气候变化会加剧海洋微塑料污染,改变微塑料的海洋环境行为,同时海洋微塑料污染也会影响气候变化,加剧气候变暖、海洋酸化和低氧,所以两者是密切相关的,但目前还缺少多种海洋生境条件下海洋微塑料污染特征与生物毒性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该综述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前景,以期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微塑料污染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微塑料增加了生物体对PAHs的富集

气候变化与海洋微塑料污染的相互影响

黄海水产研究所隋琪助理研究员为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论文的第一作者,夏斌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研究生陈昱霏为期刊《中国科学:化学》论文的第一作者,夏斌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泰山学者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全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4.134622

https://doi.org/10.1360/SSC-2023-0250

上一条:黄海所26项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下一条:淡水中心在“淡水贝类观察”、“标本银行”的研究和应用上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