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进展>>正文

黄海水产研究所3个新品种、2项技术入选2024 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重点推广水产养殖品种和技术
2024-04-08 14:03:52  来源:

日前,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发布了《2024年重点推广水产养殖品种和重点推广水产养殖技术的通知》,共遴选出国内29个重点推广水产养殖品种和15项重点推广水产养殖技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培育的半滑舌鳎 “鳎优 1 号”、石斑鱼“金虎杂交斑”、中国对虾“黄海6号”等3个水产新品种以及“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技术”等2项水产养殖技术榜上有名。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松林带领团队联合山东海阳黄海水产有限公司、唐山维卓水产养殖公司等培育出的“鳎优1号”新品种,具有抗病力强、生长快和养殖存活率高等优点,与未经选育的半滑舌鳎相比,抗哈维氏弧菌感染能力提高30.9%,18月龄鱼的体重平均提高17.7%,养殖成活率平均提高15.7%;此外,“鳎优1号”新品种苗种的生理雌鱼比例高达40%左右。“鳎优1号”为半滑舌鳎养殖业提供了一个抗病、高产的优良品种,填补了半滑舌鳎养殖业缺乏新品种的空白,对于解决半滑舌鳎养殖业中存在的病害问题和雄鱼比例过高等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对于推动种业发展、加快鱼类抗病育种进程、培育抗病高产优质的突破性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半滑舌鳎“鳎优1号”

黄海水产研究所田永胜研究员团队与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和中山大学等单位联合培育的石斑鱼新品种“金虎杂交斑”,具有生长快、耐温广、耐低氧、耐低盐和营养丰富等优良性状。1-2龄金虎杂交斑体重较母本(棕点石斑鱼)提高74.4%-100.2%,较同类养殖种珍珠龙胆提高48.8%-60.7%;停食温度16℃,较母本降低3℃;耐低氧可达0.24mg/L,盐度适应范围8-35‰,肌肉中粗蛋白(20.2%)、必需氨基酸(7.7%)和总氨基酸(18.53%)含量均高于母本和普遍养殖种。“金虎杂交斑”可以在我国海水工厂化、池塘、网箱及西部半碱水环境中普遍养殖,其培育成功和广泛推广,为我国渔业现代化养殖提供了高效、优质的石斑鱼品种,将有力推动渔业种业创新和产业发展。

石斑鱼“金虎杂交斑”E. fuscoguttatus♀×E.tukula♂)

黄海水产研究所孔杰研究员团队与唐山市曹妃甸区会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联合培育的中国对虾“黄海6号”,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活率高,可实现提早放苗、错峰收获、延长养殖时间、保产和增产能力强等特点。“黄海6号”与未经选育的中国对虾相比,低温半致死存活率、WSSV感染后半致死存活率和210日龄体重分别提高32.22%、27.74%和41.27%。“黄海6号”适宜在我国对虾主产区水温15℃~30℃和盐度20~33‰人工可控海水水体中养殖。通过重点示范推广,“黄海6号”已在河北省曹妃甸区、辽宁省丹东市等地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助推中国对虾养殖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对虾“黄海6号”

同时,黄海水产研究所作为第二完成单位联合培育的罗氏沼虾“南太湖3号”“数丰1号”等2个水产新品种,也成功入选了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2024年重点推广水产养殖品种。孔杰研究员团队通过开展科技支撑、协同创新、联合育种等相关工作,为产业提供了多个虾类养殖良种,对支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罗氏沼虾“南太湖3号”

罗氏沼虾“数丰1号”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是由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水陆基工厂化养殖创新团队曲克明研究员、崔正国研究员、朱建新研究员等完成,该技术采用自主研发设施设备构建的循环水高效清洁养殖系统,具有造价低、运行能耗低、运行平稳等显著特点,水循环利用率95%,养殖鱼类单产40 kg/m3,养殖成活率96%。目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规格苗种培育、海水和淡水近40种循环水养殖。近年来,在全国建立推广基地30余家,推广面积80余万平方米,引领并推动了我国循环水养殖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据悉,该技术曾入选为2022年度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2023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重点推广水产养殖技术,2023年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主要示范应用基地

“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技术”由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水池塘健康养殖与质量控制团队经过多年不断地探索与优化,在传统的池塘单养模式基础上合理搭配虾、蟹、贝、参、藻等不同物种并适度控制放养密度,建立的多营养层级生态养殖系统,有效促进了饵料营养物质充分转化利用,在提高养殖成功率和产量的同时,也大幅减少了养殖尾水氮磷排放。依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特点,可采用“虾(蟹)-贝-鱼”“虾(蟹)-贝”“虾-鱼”等多种模式。近年来,团队研发了“参-虾(蟹)-藻”模式,在青岛地区的海参规模化养殖场进行应用示范,并逐渐向环渤海地区辐射推广,实现亩产刺参96.3kg、日本对虾42.8kg、三疣梭子蟹14.2kg,氮磷排放较传统的刺参单养模式降低45%以上,养殖综合效益显著。

据悉,“参-虾(蟹)-藻”多营养层级生态养殖技术曾入选为2022年度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同时,以该技术为核心的“海水池塘和盐碱水域生态工程化养殖技术”入选2023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

标准化池塘

上一条:珠江所龟鳖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中华鳖性别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下一条: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凡纳滨对虾智慧养殖与高质化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示范”项目启动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