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黑龙江所盐碱水域养殖品种开发与利用创新团队研发的“寒地小龙虾‘南北接力’苗种培育与绿色养殖技术”通过专家现场验收。验收专家组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李书民高级经济师、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唐建清研究员、东北农业大学杨雨虹教授和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张旭彬研究员组成。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经济虾类之一。2022年,我国小龙虾养殖产量289万吨,综合产值高达4580亿元。受寒地气候影响,小龙虾在东北地区无法实现自然繁殖,苗种短缺成为制约寒地小龙虾产业发展的瓶颈。“寒地小龙虾‘南北接力’苗种培育技术”可实现寒地小龙虾苗种的规模化培育,大大降低小龙虾苗种成本,有望彻底解决寒地小龙虾苗种短缺的问题。此外,东北地区稻田和池塘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和养殖环境适合小龙虾生长,寒地稻-小龙虾共作种养模式和小龙虾池塘精养模式的建立,可有力推动寒地小龙虾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专家组听取了项目负责人赵志刚的详细汇报,现场查看了泰来和肇东基地苗种培育及商品虾养殖情况,并对“稻-虾综合种养”和“小龙虾池塘精养”两种模式养殖的小龙虾抽样测定。
采用“土池简易大棚”方式,研究并集成了水草栽培、生物饵料培育、投饲管理、水质调控等关键技术,通过引进南方抱仔虾苗中间培育,构建了寒地小龙虾“南北接力”低成本大规格苗种培育模式,培育成活率达70%以上。开展了稻-虾综合养殖过程中放养密度、边沟比例、肥料和农药使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初步建立了寒地稻-小龙虾共作种养模式3项:
开展了小龙虾池塘精养殖过程中放养密度、环境营造、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等关键技术研究,初步构建了寒地小龙虾池塘精养模式2项:
专家组认为,寒地小龙虾“南北接力”苗种培育与绿色养殖在黑龙江省获得成功,技术有所创新并取得重要突破,水稻产量不减,虾稻品质提高,综合效益显著。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成果转化处处长王书磊、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王晓冬、齐齐哈尔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胜禹、泰来县县长郑德利和副县长呼延莉、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郑先虎、成果转化处处长张永泉以及地方政府相关领导、企业代表等参加了验收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