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在大黄鱼抗逆性状机制解析方面取得系列进展。大黄鱼是我国海水养殖产量最高的海洋经济鱼类。东海所大黄鱼遗传育种团队开展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大黄鱼(仔稚鱼、幼鱼)对酸化、低氧以及酸化低氧双重胁迫响应机制研究。研究发现酸化低氧双重胁迫对大黄鱼生理响应的影响要大于酸化或低氧单一胁迫,查明了蛋白质消化吸收通路在大黄鱼早期发育阶段应对酸化低氧胁迫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富集到16个应对酸化低氧胁迫的甲基化分子标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大黄鱼抗逆性状的遗传解析、调控机制及解决途径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科学界普遍认为,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酸化、低氧及盐度异常等将对水产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将可能导致海水鱼类平均体质量下降14-24%,海洋酸化可能导致全球贝类产量到2050年下降25-40%。因此,揭示重要水产养殖物种对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的响应特征,解析其抗逆性状的调控机制并试图探寻可能的解决途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实际意义。
上述研究成果“Proteomic and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large yellow croaker (Larimichthyscrocea) during early development under hypoxia and acidification stress”与“Whole-Genome Methylation Sequencing of Large Yellow Croaker (Larimichthyscrocea) Liver Under Hypoxia and Acidification Stress”分别在本年度农林科学领域渔业方向TOP期刊《Aquaculture》和生物学领域《Marine Biotechnology》在线发表,通讯作者为彭士明研究员和王翠华研究员。该项目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90060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20XT1001)等项目的支持。
图1 文章首页
图2 转录组和蛋白组联合分析结果
图3 甲基化标记差异表达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