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产研究所渔业环境保护研究室在细菌介导的多环芳烃降解和生物累积过程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论文“Seasonal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Affects HMW-PAH Accumulation in Fishery Species by Bacterially Mediated LMW-PAH Degradation”已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2021影响因子10.75,中科院SCI期刊环境与生态学2区)。该论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42177263)、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102080444和202201010740)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编号:2018YFD0900802和2018YFD0900904)专项资金资助,第一作者为李海燕助理研究员,通讯作者为麦永湛助理研究员。
文章链接网址: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22057163?via%3Dihub。
目前,细菌介导的多环芳烃生物降解机制因季节转化导致的变化特征尚不清楚,这种变化是否进一步影响多环芳烃的生物累积尚不明确。珠江水产研究所渔业环境保护与修复创新团队于2015至2020年期间在珠江河口开展相关研究,通过气质联用和16S rRNA扩增子序列技术,测定表层水和渔业物种中多环芳烃和细菌群落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研究季节变化对细菌介导的多环芳烃降解及其生物累积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低分子量多环芳烃(LMW-PAHs)生物降解相关细菌群落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枯水期温度相关的特定细菌类群(如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通过编码多环芳烃降解酶(如原儿茶酸4,5-双加氧酶),直接或间接参与LMW-PAHs生物降解,进而引起高分子量多环芳烃(HMW-PAHs)的生物累积。基于上述变化,丰水期多环芳烃引起的潜在生态风险有所降低,导致珠江河口多环芳烃不均匀分布的时空格局。研究阐明了细菌介导的多环芳烃生物降解机制及其对PAHs生物积累的影响,为珠江河口污染物生态环境效应评价及修复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