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南海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创新团队在伏季休渔等渔业管理措施对南海经济鱼类生物学特征影响领域的研究取得新进展,为开展南海区渔业管理的效果评价提供了依据。相关研究成果以《Influences of fisheries management measures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readfin bream (Nemipterus virgatus) in the Beibu Gulf, South China Sea》为题,发表在中科院2区期刊《Acta Oceanologica Sinica》上(张魁为第一作者,陈作志为通讯作者)。
图1 南海区渔业产量以及近年来的渔业管理政策时间节点
图2 北部湾金线鱼生物学特征与捕捞强度和水温等的相关矩阵
该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9009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02157)、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GML2019ZD0605)等项目资助。研究结果显示,作为我国南海区的主要渔业管理措施(图1),伏季休渔、“双控”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捕捞压力,使得北部湾金线鱼的平均体长、大规格个体占比、捕捞死亡系数和开发率等均有所下降(图2)。该研究认为,南海经济鱼类小型化现象是可逆的,属于捕捞引起的表型可塑性,通过降低捕捞强度、加强开捕规格控制等渔业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遏制经济鱼类小型化。
近年来,南海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创新团队系统开展了人类活动尤其是捕捞对南海典型生态系统(大亚湾、北部湾和南沙岛礁等)渔业资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典型生态系统现阶段渔业资源结构呈现出海湾鱼类群落结构演替频繁(Zhang et al., 2020,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主要经济鱼种小型化(Zhang et al., 2020, Journal of Fish Biology)、优势鱼类种群资源量水平下降(Zhang et al., 2021a; 2021b,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等系列特征,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南海鱼类群落结构演变过程的理论认知。
相关论文链接:
1. https://doi.org/10.1007/s13131-021-1925-9
2.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0.14089
3. https://doi.org/10.1111/JFB.14398
4. https://doi: 10.3389/fmars.2020.610707
5. https://doi: 10.3389/fmars.2021.718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