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进展>>正文

锈斑蟳土池育苗获得成功并在国内首次实现增殖放流
2017-12-14 14:49:04  来源:东海水产研究所

11月24日和12月8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琼海研究中心在两口土池培育的锈斑蟳仔蟹均顺利出苗,标志着锈斑蟳土池育苗获得成功。应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的请求,应用项目组发明的打包方法将繁育的锈斑蟳仔蟹打包空运至福州,在连江县黄岐码头附近海域放流,先后共放流Ⅱ-Ⅲ仔蟹30万尾,成功突破了锈斑蟳仔蟹长途运输的瓶颈,实现了该渔业品种全国首次增殖放流。

当日,东海所邀请有关专家,对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锈斑蟳土池育苗关键技术研究”的苗种繁育情况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组由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文昌市海洋与渔业局等单位专家组成。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关于锈斑蟳亲蟹培育、土池生物饵料培养、布苗方法和饵料投喂策略等情况汇报,仔细察看了人工培育的亲蟹、育苗土池,并现场抽样、计数和测量了锈斑蟳亲蟹和仔蟹,仔蟹平均体重为0.12 g,平均壳长为5.89 mm;室内培育亲蟹90尾,平均壳长8.5 cm、壳宽12.9 cm、体重315.7 g,培育成活率80.5%。

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 Linnaeus)又名红花蟹,是我国大型海产蟹类之一,个体大、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青睐。由于过度捕捞,锈斑蟳资源受到破坏,渔获量逐年减少。锈斑蟳人工亲蟹培育与苗种繁育技术的突破,将有力推动锈斑蟳资源科学保护、开发与利用,促进锈斑蟳养殖业的发展;同时,也对开展锈斑蟳的人工放流增殖和海洋牧场建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上一条:南海所7项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与产业发展专项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下一条:南海所承担的“斑节对虾多性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项目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