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信息>>图片新闻>>正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举行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
2016-01-07 00:00:00  来源: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党员干部,1月5日,中国水科院举行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黄海水产研究所关长涛、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董在杰、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刘兴国三位同志分别讲述了他们及团队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踏踏实实为科研服务、为群众服务、为“三农”服务的先进事迹。院长张显良、副院长刘红梅、纪检组组长郑志灵出席报告会。院党组书记柳正主持报告会。

愿为一粟播沧海,助力鲆鲽大产业。黄海水产研究所鱼类养殖与设施渔业研究室主任关长涛,代表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团队作了事迹报告。2008年,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我国“大菱鲆之父”雷霁霖院士任首席科学家,举全国鲆鲽类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之力,以“工业化养殖”为目标,共同打造我国鲆鲽类养殖产业的技术航母。8年间,体系团队遇山开路,逢水搭桥,敢为人先,满腔热忱,努力实践着我国海水鱼类工业化养殖的理念。在雷院士“为一条鱼奉献一生,以一条鱼带动一个产业”的精神引领下,团队不畏困难、敢打硬仗,相继突破了微细悬浮颗粒物去除、低温高效生物过滤、增氧杀菌和二氧化碳调控等水质净化关键技术;成功创建了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信息化管理模式;自主构建了经济价值高和运行稳定性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研制出了世界上首个大菱鲆迟钝爱德华氏菌活疫苗(EIBAV1株),并获得了国家新兽药一类注册证书。为拓展鲆鲽类养殖发展新空间,网箱岗位团队走海岛、进渔村、到海上,顶着大风大浪将网箱和鱼苗安全送到海上。他们克服晕船、呕吐等不适反应,常年坚守在海上示范养殖和测试参数,历尽艰辛摸清了每一个关键技术要点,成功示范了“陆海接力”、“南北接力”养殖新模式。8年来,在首席科学家的引领下,各岗位和试验站累计培养博士、硕士等高水平人才数百名,产业技术骨干数千名,体系自身也逐渐形成了老中青搭配合理、知识层次结构科学的人才梯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有力推动了鲆鲽类繁养殖新技术成果的研发产出和转化应用进程。

创新技术育良种,服务三农谱新篇。董在杰是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遗传育种研究室副主任,1989年,从南京大学毕业进入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工作,怀揣着水产种业的梦想开始了鱼类遗传改良的科研之路。经过26年的探索和创新,成功培育出两个水产养殖新品种:福瑞鲤和吉富罗非鱼“中威1号”,目前,仅福瑞鲤一个品种就已在20个省、市进行了推广,累计推广面积超过75万亩,新增产值6.47亿元。一路走来,他的许多故事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钦佩。为了攻关高效选育方法的关键技术难点,需进行不间断的标记实验,他一个人在两天之内亲手完成5000条鱼的标记实验,平均每次用时仅30秒。最终,建立了基于数量遗传学BLUP分析、PIT个体标记、丁香油麻醉等技术于一体的快速、高效的鱼类综合选育方法。为了使福瑞鲤、吉富罗非鱼“中威1号”这两个新品种尽快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服务于产业,他西行新疆,北上内蒙,南下云贵,足迹踏遍了养殖主产区,累计举办了技术培训班40多期,培训技术人员及农民超过3000多人次。为了使我国水产养殖技术走向世界,他还积极承担了援外项目,在朝鲜指导罗非鱼生产和越冬;在尼泊尔考察鲤科鱼类的种质资源及指导改良计划;赴南非指导鱼类苗种场建设……10多年来,他先后9次执行援外技术服务任务,累计培训外国学员900多人。至今,他都未曾停下自己为祖国水产事业奋斗的脚步,每到一处都提醒着自己代表着中国国家科研院所的工作风貌,尽心尽责为当地渔业生产出谋划策。

用生态工程化养殖“构建”现代渔业。刘兴国是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生态工程研究室主任,从2005年开始,他和他的团队结合国内池塘养殖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建立生态工程化池塘养殖模式的新思路。2010年,生态工程研究室刚刚成立,面对专业人员配置不足、招收所需高素质毕业生难、在研科研项目少、争取大项目难、没有专业实验场所和研究平台等难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了建立适合池塘养殖的高效生态化水处理设施,他和团队成员在上海松江池塘试验基地,开展了复合人工湿地、生态沟塘、生物浮床等设施系统研究。研究期间,他亲自示范,手把手地指导。无论酷暑严寒,每当需要下池塘获取数据,他都会带头下水工作,他的行动激励了团队成员,带动了团队士气。为了提高养殖生产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他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机械、信息两个学科的研究上,突破了移动监测数据实时传输与分析、养殖气象与水质信息获取、综合处理与远程管理系统等技术研究,为选择探头最佳定位,全面反映池塘养殖动态情况,他吃住在养殖场近一个月,头顶炽热的阳光,身受水面辐射的热量,如蒸桑拿般地在池塘边一次次十公分十公分的调整探头位置、获取数据,通过对数百次数据的比较分析,最终确定了适宜的定位方式。经过近10年的努力,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池塘生态工程化养殖技术体系和“机械捕捞装置”、“仓储式投饲系统”、“太阳能水质改良机”、“太阳能移动增氧机”等系统新设备。为转变我国传统池塘养殖生产模式,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出应有贡献。

三位同志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彰显了水科院人的精神风貌和可贵品格,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院党组书记柳正在总结讲话中强调,“见贤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要学习他们对党的事业、对科研事业的那份忠诚;要学习他们创新发展的科研理念;要学习他们为民服务的情怀。要求广大干部职工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不断提升渔业科研水平,为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有力保障。

院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和渔工所职工代表参加了报告会。


上一条: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党组通报“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
下一条: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机关学术委员会2015年度工作会议在院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