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种名称 : | 海黍子 |  |  | 
  
   | 学名 : | Sargassum kjellmanianum |  |  | 
  
   | 海藻类别 : | 褐藻 |  |  | 
  
   | 生态分布 : | 一般多生长在背浪的地方。生长的水层为低潮带石沼中以至于大于潮线4米深处的岩石上。生长在大于潮线下的个体,高达2-3米,潮间带石沼中的个体小,一般在30-60厘米。 |  |  | 
  
   | 生长繁殖 : | 成熟的生殖托完成生殖后即腐烂,但基部仍然保留到次年的春夏生长季节,其上生出新分枝,长成藻体。有性生殖 |  |  | 
  
   | 形态特征 : | 藻体幼体初生叶倒披针形或倒卵圆形,1-3片,全缘或略有粗齿,无中肋,主枝多条由主干顶端螺旋式地丛生。主枝亚圆柱形,表面光滑或无突起,具有3-5条纵沟,有轻度的扭曲,次生鳞片叶为披针形、倒卵圆形和亚契形。次生枝自次生叶腋间生出,其上生有三生叶,这种叶为契形或亚契形,两边不甚对称,为海黍子典型藻叶。气囊生于次生枝与三生小枝上,多集中在枝端,幼时纺锤形或椭圆,成熟时为亚球形或倒梨形。生殖托圆柱形,顶端稍尖,生于叶腋间,单条,偶有分枝,总状排列。 |  |  | 
  
   | 地理分布 : | 在我国广泛分布于黄、渤海沿岸,包括浙江、福建、广东和山东等地。除我国外,还分布于俄罗斯的千岛群岛(施科坦岛、库纳施尔岛及伊士鲁朴岛)、萨哈林岛南岸和日本沿岸(北海道至九洲)。 |  |  | 
  
   | 组织成分 : | 成份为: 粗蛋白质 14.2%, 粗脂肪 .13%, 灰份 31.36%, 水份 23.4% |  |  | 
  
   | 经济特性 : | 高生产力;主要药用与保健,研究教学 |  |  | 
  
   | 生活史 : | 只有孢子体世代,而无独立生活的配子体世代。 |  |  | 
  
   | 其他信息 : |  |  |  | 
  
   | 图片 : |  | 
  
   | 数据提供 : | 黄海水产研究所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