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动态 | 领导讲话及工作汇报 | 光荣册 | 亮点工作 | 贯彻精神 
当前位置: 首页>>组织机构>>水科专题>>2006-2016十年工作会议>>领导讲话及工作汇报>>正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11年工作报告----张显良
2017-03-22 10:24   审核人:

院办公室

院办公室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为渔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11年工作报告

张显良

(2011年1月21日)

同志们:

这次院工作会议,是在“十二五”开局之际召开的,对我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以及渔业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全院2010年和“十一五”工作,研究“十二五”发展,部署2011年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全院跨越式发展,为渔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农业部领导和有关司局对我院工作十分重视和支持,昨天上午张桃林副部长亲自到会为科技人员颁奖,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张部长对我院2010年和“十一五”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我院新时期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代表院领导班子做工作报告。

一、2010年工作成效显著,“十一五”工作圆满收官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任务、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贯彻实施我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在农业部党组的领导下,在部有关司局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紧紧围绕农业部党组“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中心目标,按照年初确定的“抓项目,出成果,育人才,强基础”的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突出重点,抓好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新进步。

一是科技创新和成果产出再创佳绩。2010年,我院面向产业发展与学科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积极组织力量,全力开展科技攻关。全院共争取新上科研项目700余项,合同总经费达2.15亿元,在国家863计划、支撑计划、产业技术体系及行业科研专项等重大科技计划中担负了主体任务,进一步强化了我院在水产科研领域的主导地位。通过广大科研人员的努力,取得了一批对产业和学科发展起重要作用的科技成果。“大洋金枪鱼资源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半滑舌鳎苗种规模化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两项成果,在推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突出作用,被授予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海洋生态系及多营养层级生态养殖新生产模式研究在实现海水养殖的生态系统水平管理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水产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方面取得突出进展,“青虾优良品系的规模化繁育和产业化示范”和“中国对虾‘黄海1号’选育与推广”分别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和合作奖,2010年全院有6个水产新品种通过全国原良种审定委员会的评审,是历史上新品种产出最多的一年;凡纳滨对虾工程化高效健康养殖技术、草鱼出血病和淡水鱼类败血症分型疫苗研发、罗非鱼零废弃加工与质量控制技术等一批成果,均在生产应用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0年,全院共获得48项各级科技成果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以上奖励21项;有29项新成果通过鉴定;获得专利授权124项,其中发明专利59项;软件著作权授权17项;出版专著18部;发表学术论文1149篇,其中SCI或EI收录论文179篇。

二是在服务产业方面积极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我院为服务产业发展和支撑行业管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唐启升院士等首倡提出“碳汇渔业”新理念,并通过举办高层次的“工程科技论坛”等积极推进发展蓝色低碳产业;针对行业重点工作,组织全院力量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与效果评价、人工鱼礁生态增殖技术示范、池塘生态养殖和标准化改造技术示范等工作;圆满完成我国首次南极磷虾探捕调查项目,促进了我国远洋渔业向新领域迈进;协助农业部渔业局组织开展了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分析评价工作;圆满完成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对欧盟、日本等20个国家的26项通报及时组织评议,为我国政府和企业有效应对国外水产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科学依据;组织专家积极为渔业应对寒潮海冰灾害、长江流域暴雨和海南特大洪灾等提供技术支撑;组织高水平的专家队伍,积极参加农业部“百日科技服务行动”,全院科技人员深入20多个省市地区,举办技术讲座和培训班460多场次,培训人员超过2万人次,扶持示范户320余户。

三是科研支持保障条件和科研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院基建立项总投资规模首次过亿,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发的渔业科学调查船“南锋号”圆满完成首航,长江所武汉研究中心正式建成,珠江所水产动物疫苗中试基地成为我国首家符合兽用生物制品GMP要求的水产疫苗生产车间。全院财政资金争取工作取得新进展,2010年财政经费总量达5.3亿,其中获追加预算3380多万元,在离休人员补贴、调查船运转、受灾设施恢复等经费争取方面取得了新突破;珠江所首次被列入定员定额试点单位,对我院各单位改善人员经费结构性不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中,我院各单位及共建单位共获得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两个“学科群”的综合性重点实验室,8个专业性(区域性)实验室和11个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为加强我院在渔业科研体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打下了基础。

四是继续强化开放办院,产学研大协作和国际合作取得新成绩。在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方面,牵头启动了“淡水养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海洋渔业资源捕捞与养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浙江万里学院、江西省农业厅、新疆自治区水产局、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新建立了一批院(所)级科技示范县、示范基地。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共签订6项国际合作协议,新上国际科技项目16项,项目经费折合人民币542万元,均较上年有大幅增长。针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援外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共为42个国家培训技术人员102人,为促进水产领域“南南合作”做出了贡献,缪为民和闵宽洪获“中国援外奉献奖”银奖。全院有9种科技期刊入选核心期刊,其中《中国水产科学》影响因子和综合评价指数均列我国水产类学术期刊首位。

五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完成了5个所的领导班子调整,有10位同志分别走上正所和副所级领导岗位。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步,面向社会公开聘任了新一届23位首席科学家,作为全院的学科带头人发挥引领作用;王清印和陈雪忠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江世贵、程家骅、马爱军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马爱军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李卓佳获“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孔杰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科技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科研人员中,3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比例、拥有博士学位比例、硕士学位比例较往年有明显提高,分别达到目前的39%、13.7%和21.8%。获批新增南海所和长江所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一年来,全院上下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工作体会,值得认真归纳总结。

一是超前谋划与狠抓落实相结合,加快推进发展。加强全院宏观思考和战略谋划,按照“院规划贯彻落实年”的部署要求,组织院属各单位在系统总结“十一五”工作的基础上,精心编制完成了本单位中长期发展规划。院所两级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以贯彻落实院(所)规划为主线,提前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认真抓好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年度计划的衔接工作。并结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调整和完善“十二五”各项规划。院“十二五”重大科研计划规划、基本建设规划已正式实施,国际合作、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等其它专项规划已完成讨论稿的编写。针对“谋思路、定措施”,去年院工作会在总结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突出强调要处理好6个方面的问题,已在全院上下形成了广泛共识,在“十二五”工作实践中仍需坚持秉承。

二是科研立项与过程管理同推进,加强科技创新。院所两级协调一致,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主动介入科技部、农业部和发改委等部委牵头的科技战略研究、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议编制工作,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研计划以及行业科研专项等项目,为新时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抢占有利的位置。院所两级认真抓好项目过程管理和成果产出,确保“十一五”科研计划顺利完成,提高了科研产出的效率和水平。努力加强科研成果的培育、遴选与集成,制定了“十二五”前期全院重大成果培育计划,为重大成果产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技术推广与支撑服务双统筹,坚持产业导向。积极发挥10个学科委员会和专家团队作用,依托各级重点实验室、质检中心和野外观测台站等科研平台,开展现代水产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促进科学研究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加强全国渔业科技协作网建设,促进渔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一方面,紧密结合公共管理的迫切需要,集中全院技术优势,积极为行业主管部门提供扎实有效的科技支撑。另一方面,面向渔业生产实践,组织开展成果宣传与推广工作,通过科技入户、技术合作等方式,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四是班子建设与人才培养都兼顾,打造骨干力量。去年召开了院系统领导班子建设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新形势下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加强全院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开展了院所后备干部选拔推荐工作。大力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了新一届院首席科学家选聘工作,首次启动了院级中青年拔尖人才评选工作。院所两级积极探索引进高层次人才,组织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不仅在营造人才竞争环境上下功夫,而且注重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积极推进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机制创新,进一步优化了科技人才队伍结构。

五是条件建设与运行管理两加强,夯实发展基础。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网站名称加版权信息 中国-西安博达软件 邮政编码:710065
E-mail:webmaster@xxx.com 备案序号:陕ICP备1234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