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动态 | 领导讲话及工作汇报 | 光荣册 | 亮点工作 | 贯彻精神 
当前位置: 首页>>组织机构>>水科专题>>2006-2016十年工作会议>>领导讲话及工作汇报>>正文
 

努力突破重大产业技术,为中国特色渔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张合成院长在2008年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7-03-22 09:34   审核人:

2008年院工作会

2008年院工作会

同志们:

这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07年的工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部署2008年的工作,表彰奖励院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科技成果,召开院务委员会2008年度第一次会议和院学术委员会常务会2008年度第一次会议,并安排会议代表集体学习。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坚持产业导向,努力突破重大产业技术,为中国特色渔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农业部领导和有关司局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危朝安副部长会前专题听取了筹备工作汇报,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薛亮总经济师以及部人事劳动司、财务司、发展计划司、科教司、渔业局领导及渔业系统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也将亲临会议指导。

关于去年工作总结和今年工作要点,在征求各单位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07年工作总结(讨论稿)》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08年工作要点(讨论稿)》,请同志们讨论。下面,我代表院领导班子就全院2007年的工作作简要说明,对落实2008年工作任务提几点意见。

一、2007年全院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07年,我院进一步明确了全院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理顺了工作体制,完善了运行机制,较好的把握了全院科学发展的主动权,科技创新、产业支撑、成果产出、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技条件等各方面工作进展良好,成效明显,全院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一)突出自主创新,渔业六大关键技术研究进展良好

2007年是我院突出强调加强事关国家渔业发展的六大关键技术研究的第一年。去年年中,院务委员会专题听取了各学科关于六大技术的研究进展。到目前为止,全院围绕六大技术领域共有在研项目579项,经认真盘点,各所在257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水产种质资源整合共享平台项目进入良性运行阶段”等项目被评为全院10大科研进展亮点。具体来讲,水产种质资源整合共享平台项目按照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经过四年的努力,已完成了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并实现了运行;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初步阐明了我国近海生态系统食物可持续产出机理;水产禁限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和检测技术方法取得系统结果并应用于生产;海水鱼细胞工程研究在世界上首次批量获得纯合子牙鲆并正常生长;水产新品种培育技术方法向更加科学规范化迈进;水产病原致病和宿主抗病分子机理研究有力推进了高效防治手段研发;水产生物技术研究系列进展向实用化迈进了一大步;罗非鱼高值化加工研究进入产用化应用阶段;深水抗风浪网箱配套装备研制和技术工艺开发加快了装备系统升级。

(二)狠抓成果培育,科研产出成绩喜人

2007年,全院共有367个项目(课题)结题,其中81个项目(课题)通过了验收,15个项目(课题)通过了鉴定,我院取得了一批水平较高、特点突出、对产业发展影响较大的重要成果,其中40项成果获各级奖励,较2006年增长38%,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励21项,比2006年有较大幅度提高。全院发表各类学术论文905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为78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565篇,较2006年增加106篇,增长率为23%。出版各类专著22部。全院共申报专利109项,获专利授权43项。我院集中各领域专家历时1年多完成的《中国水产科学发展报告》将于近期向社会发布,这是我院首次面向政府和公众发布此类报告,对支撑政府决策、提升渔业科技影响力意义深远。《中国水产科学》期刊影响因子首次居国内水产学术期刊首位。经认真盘点,各所共推举出62项成果亮点,其中“中国对虾黄海一号新品种及其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和“中华鲟物种保护技术”等成果被评为全院10大成果亮点。具体来讲,我们培育出了“黄海1号”中国对虾和“夏奥1号”奥利亚罗非鱼2个主导品种;研究形成了我国第一套完整有效的中华鲟物种保护技术体系;在优质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及设施开发和淡水池塘生态工程化养殖技术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渔用海水养殖鱼类疫苗研发、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病害预警预报技术研究等领域取得了突出进展;取得的大洋金枪鱼渔场渔情速预报技术成果对增强我国公海与渔业权益竞争力,拓展远洋渔业发展空间意义重大;全雌化牙鲆培育技术成果为鲆鲽鱼类优良苗种培育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重要水产养殖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取得重要成果;淡水养殖、捕捞渔船的节能技术研究取得良好进展;提出的现代渔业发展“三个安全”的政策建议得到主管部门采纳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渔业管理的指导方向,初步提出了渔业公共政策研究的理论框架。

(三)把握产业发展需求,技术支撑工作富有成效

我院重点围绕六大渔业科技创新领域和八大技术支撑体系,明确目标,强化措施,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技术支撑,经认真盘点,各所共有38项工作取得积极影响,其中,积极投身发展现代农业“十大行动”建设等工作被评为全院10大产业支撑亮点。具体来讲,我院把贯彻落实“十大行动”作为支撑现代渔业发展的重大任务来抓,围绕“十大行动”相关内容,重点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科技入户、水产健康养殖推进、质量安全监管、循环农业等技术支撑和服务工作,积极落实“资源增殖放流”、“放心贝类生产促进”等重点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我院联合山东11家渔业高校、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全面启动了山东半岛现代海水养殖产业基地群建设;组织开展的“技术指南送渔民,放心产品进万家”主题活动促进大菱鲆产业恢复活动在支撑大菱鲆渡过发展危机、恢复产业生机方面发挥了关键的技术支撑作用;在水产品专项整治行动中,我们从人力资源、技术支撑等方面全力配合政府开展工作,得到了部有关司局的肯定;组织送中华鲟回家,积极拯救珍稀濒危水生动物成效显著;全力支撑大规模渔业资源增殖实验评估工作取得了可喜进展;“中越北部湾共同渔区渔业资源联合调查”出色地完成了2007年度任务,为我国政府科学管理、有效利用北部湾渔业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在3次中越渔业专家组会议中,以我院邱永松研究员为组长的中国专家组支撑有力,对维护我国在北部湾的渔业权益做出了突出贡献;我院院属各单位在长江流域,在黑龙江流域,在黄渤海区,在东海区和长江口,在南海区和珠江口等海区和流域,积极开展对包括三峡工程、中—俄原油管道、上海洋山深水港在内的重大工程和松花江渔业生态环境汞污染事件开展了渔业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对建设我国水生生态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六个主导品种、五项集成技术助推科技入户工作深入开展;积极推进渔业发展战略研究,创办了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

(四)推进产学研大协作,开放办院成效显著

积极发挥全国渔业科技协作网功能,加强渔业科技大协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去年协作网发布了“全国渔业科技界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共同行动宣言”,并向社会推介了水产科技百项重点成果,社会反响良好。与黑龙江省农科院共建黑龙江所、援疆科技合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与天津市共建天津渤海水产研究所取得实质性突破。此外,与大连獐子岛集团合作进一步深入,双方议定面向全社会共同设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獐子岛渔业科技进步奖励基金”,本次会上,我们双方还将正式签约,并为2006年度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长江所和北京海洋馆在中华鲟运输、驯养、科研以及展示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院主办的“水产科技论坛”已发展成为渔业科技领域国际知名的学术交流品牌,2007年论坛规模和影响均创新高,对提升我国渔业科技国际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抓住发展机遇,各类项目和经费争取情况良好

一是竞争性课题争取平年不平。2007年共新上各类科研项目和课题519项,比2006年增长22%,总合同经费2.14亿元,与2006年相比稳中略降,扭转了以往每个五年计划之后第一年经费和项目数大幅下降的局面。新上项目年度到位经费1.1亿元。在资源环境、数字农业技术、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立项取得明显突破,申报并牵头承担的行业科技专项项目“罗非鱼出口额翻一番技术解决方案”、“鲆鲽类产量翻番及产业技术升级解决方案”获得立项支持。

二是基建项目争取及投资计划落实再上新台阶。共获得基建项目立项批复总投资9717万元,是院历年来组织申报基建项目投资最多的一年,落实基建投资计划6945万元,比2006年增长171%。落实修缮购置专项资金8650万元,比2006年略有下降。根据2008年部门预算,落实今年基建投资预计将不少于5697万元。

三是京外单位住房改革经费争取取得历史性成绩。院属京外各所(站)的住房改革经费2008年预算共6896万元,在2007年预算(200万元)基础上取得重大突破,各所站离退休职工购房补贴预算全部到位。各所住房改革的“老大难”问题可望逐步得以解决。

四是转事单位经费争取实现新突破。长江所、珠江所基本支出和运转费均有所增加,而且小型修缮购置项目申报工作实现新突破,2007年预算比2006年预算增加698.65万元(其中基本支出增加518.65万元,运转费增加180万元),2008年年初预算比2007年年初预算增加388.07万元(其中基本支出增加236.07万元,运转费增加32万元,小型修缮购置项目增加120万元),不仅解决了两所的实际困难,也为今后争取财政支持打下了基础,意义重大。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网站名称加版权信息 中国-西安博达软件 邮政编码:710065
E-mail:webmaster@xxx.com 备案序号:陕ICP备1234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