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动态 | 领导讲话及工作汇报 | 光荣册 | 亮点工作 | 贯彻精神 
当前位置: 首页>>组织机构>>水科专题>>2006-2016十年工作会议>>会议动态>>正文
 

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 引领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杨雄年副司长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07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7-03-22 09:22   审核人:

办公室

办公室

同志们:

非常高兴参加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07年度工作会议。2006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按照“定规划、争项目、抓改革、促和谐”的工作思路和“改进领导方法,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意识”的主要工作措施,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服务和支撑渔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向辛勤耕耘在科技创新第一线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我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和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也深入思考了新形势下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一些问题,借此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一、我国农业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十一五”的良好态势

2006年,是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农业发展比预想的要好,粮食产量比预料的要多,农民收入较预期的要高,实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粮食生产连续3年稳定增产,农民收入连续3年较快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比上年增加300多元,实际增长6%以上。农民收入增量连续3年超过300元,为建国以来首次。】,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新成效,农村各业实现平稳协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农业科技在当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农业科技工作也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完成《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并上报国务院,目前正在加速推进。扩大了国家改良中心和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规模和资金投入,落实16个改良中心和分中心总投资1.066亿元,16个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总投资1.5276亿元。全国各级农业科研单位加强协作、整合资源、构建平台,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各类国家重大农业科技计划相继启动。自2006年8月以来启动编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实施方案》,争取今年通过综合咨询论证和经费预算评估,并启动实施。制定了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管理办法,立项方案已基本成熟,争取今年上半年全面启动。继续实施948计划、跨越计划和超级稻研究与推广项目。农业部牵头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1个农业项目,落实经费4.8亿元。

三是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推广成效显著。成功发射并回收我国第一颗返回式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搭载的 9大类、2020份生物材料已安排全国138个科研院所、大学及企业单位共224个课题组开展地面育种研究。超级稻推广面积达到6500万亩,比上年增加500万亩。成功研制H5N1禽流感标记灭活疫苗等3种新型疫苗,为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提供了技术保障。全国30多家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建立了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协作网,选育新品种10多个,累计推广2000万亩以上。水稻“协优107”、“中油-0361”等一大批良种良法技术应用于生产并取得显著效益。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战略,受理品种权申请累计3616件。

四是农技推广和农民培训广泛开展。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2006年中央财政投入5000万元】,培育了20万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400万农户,种植业示范户亩增效益100元以上,养殖业示范户增收30%以上。大力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受训学员月收入比未受训人员普遍高出约200元,比在家务农高出约400元。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共培训专业农民40万人,辐射培训100万人以上。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新建一批“三电合一”信息服务平台。

五是农业科研机构改革继续深化。各级科研机构贯彻落实中央文件和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提升高科技引进吸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苦练内功。加快建立大协作机制,建设科研协作平台,为提高创新效率打下了基础。

(二)“十一五”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

未来10~15年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历史时期。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水平,对农业科技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更加注重国家需求,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发展目标越来越集中在我国农业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上;二是更加注重分工协作,打破部门之间、地方之间、产学研之间长期以来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格局,在国家整体目标上形成协调一致和分工合作的良性机制;三是更加注重集成配套,技术集成将成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方面;四是更加注重规模高效,农业科学技术传统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组织方式将向高度组织化、规模化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加依靠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因此,必须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1. 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迫切需要突破数量与质量并重型的技术。

增产和增收是我国农业发展两大难题,也是农业发展的两大目标。“民以食为天”,保障食物安全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目标。确保我国食物安全,必须突破食物数量保障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和新食物来源的拓展技术:

一是食物总量保障问题。要实现我国粮食基本自给的目标,据专家测算到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需达到5.5亿吨,粮食作物单产必须保持1%的年均递增率。在淡水、耕地、能源等要素的刚性制约下,唯一的出路是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单产,不断培育高产、优质、多抗的动植物新品种。比如,加强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克服传统育种方法周期长、预见性差、效率低的局限性,提高选择效率,使新品种的快速定向培育逐步成为现实;加强体细胞克隆、无融合生殖等细胞工程技术和诱发突变遗传操作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等),有力地推动动植物新种质和新品种的培育速度;加强转基因育种技术研究,在目标性状改良上,应更加重视抗逆和品质的协调改良,在转基因手段上,应朝非抗生素标记、定点定向转化、多基因共转化、提高转化效率和安全性的方向发展;加强分子设计育种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研究,加速动植物育种技术的发展【分子设计育种是基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成果,在分子和基因水平上对育种目标和品种基因结构进行系统设计的新领域】;加强超级动植物新品种选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超级稻的成功已充分证明,超级动植物已成为实现食物安全供给的重要技术途径。同时,还应发展适应不同生产、生态条件及种/养模式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为国家粮食和食物安全提供可靠的科技保障。

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制约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因素。源头污染(种植、养殖过程)问题造成植物性农产品的农药、重金属、化肥污染,动物性农产品的抗生素、激素和禁止使用的饲料添加剂的滥用残留等,严重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迫切需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控制技术研究,探明主要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明确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途经与过程控制技术;迫切需要加强主要农产品产地溯源技术研究,建立主要农产品、饲料等产地溯源技术体系;迫切需要加强农产品质量评价与检测技术研究,确定主要农产品质量评价表征成分含量,建立农产品质量表征成分、特异性、特征成分检测技术;迫切需要加强农产品安全评价与检测技术研究,建立主要农产品安全性评价技术体系和检测技术体系;迫切需要加强农产品安全产地环境调控技术,确定主要农产品安全生产产地环境条件和环境调控技术措施。

三是食物来源拓展问题。拓展新的食物来源,发展健康食品、环境友好型食品等,最根本的也是需要依靠农业科技自主创新。

2.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突破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技术。

资源环境约束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无法回避的硬约束。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是我国农业发展始终面临着的三大挑战,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复杂性是世界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人均耕地和淡水资源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仅为30%~40%,化肥当年利用率仅为30%~35%;全国耕地的78.5%属于中低产田,38.7%被侵蚀,36.3%干旱缺水,26.2%耕层浅薄,10.9%渍涝盐碱化,土壤污染正在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且耕地每年以50~8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草原以每年高达2000多万亩的速度退化。实践表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路子己经难以为继,依靠科学技术是突破资源和环境瓶颈约束的根木途径,必须依靠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在农业节水、地力培育、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污染修复和循环利用技术、紧缺资源替代和降本增效技术等研究的更高层次和更广泛领域取得新的突破,才能缓解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比如,在农业环境工程与生物修复方面,迫切需要研究农业环境污染监测与评估技术、农业环境污染数据库构建与预警技术等平台技术,突破高效降解降毒工程菌及产酶工程菌构建技术、超富集植物重金属富集技术等前沿技术,攻克农业环境超富集植物修复技术、水产养殖水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农业环境高效降解降毒工程菌修复技术、农业环境生物与化学联合修复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制复合高效降解降毒工程菌、微生物制剂、重组酶制剂、化学诱导剂、畜禽舍生物除臭剂等产品,建立基因工程菌安全评价、超富集型基因植物安全评价等方面的技术规范,构建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环境生物修复技术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环境生物修复技术水平。

3.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迫切需求突破农艺与农机相协调的技术

从国际农业发展的经验看,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推进由育种、栽培、耕作等农艺技术为主的传统生产体系,向农艺与农机并重、农艺要为农机服务的方向发展,建立农艺与农机相协调的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网站名称加版权信息 中国-西安博达软件 邮政编码:710065
E-mail:webmaster@xxx.com 备案序号:陕ICP备1234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