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中国远洋渔业协会第四次会员大会暨协会成立十周年活动在北京举办,民政部、农业农村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等相关单位及沿海有关省(市)渔业主管部门有关同志参加会议。活动经相关单位推荐、行业评议、公示等程序,推选产生了15名“最美远洋渔业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赵宪勇及其团队因在远洋与极地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而获此殊荣。
赵宪勇研究员是我国现代渔业声学及其应用学科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现任黄海水产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他从事远洋与极地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渔业声学和渔业资源评估技术研究等30余年,研究海域涉及我国四大海区和南北极水域,建立了多种类渔业资源声学评估技术体系,为我国南极磷虾渔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担任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科学委员会(SC-CAMLR)副主席、ICES全球渔业声学大会科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等职务,多次作为中国政府委派科学家首席代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90年代,赵宪勇前往挪威学习渔业声学技术,并将该技术引入国内,推动了我国渔业资源声学评估研究与应用,参与的“鳀鱼资源、渔场调查及鳀鱼变水层拖网捕捞技术研究”项目,在199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990年,赵宪勇随“北斗”号两赴白令海,进行狭鳕渔业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又于1993、1994和1997年3次随美国调查船赴白令海参加白令海狭鳕联合调查,并在白令海公海区域探查到当年生幼鱼的密集分布区,为国际上首次获得。期间,参与完成的“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鳕渔业信息网络和资源评估调查”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1年至2005年,赵宪勇先后3次跟随“雪龙”号参加中国南极考察,对南极磷虾资源进行了声学调查与评估研究。2007年,我国正式成为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成员,赵宪勇以中方代表的身份参加了CCAMLR第26届年会,为维护我国在南极渔业的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赵宪勇带领团队建立了可程序化运行的强干扰噪声消除技术,该技术被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扩委员会(CCAMLR)纳入渔船声学数据处理规范;组织建立了CCAMLR基于渔船声学数据的南极磷虾资源评估技术规范,率先应用于我国渔船的声学调查,并在2019年多国联合调查中予以应用。
截止目前,赵宪勇已连续17年以中国首席科学家代表身份,深度参与CCAMLR南极磷虾国际管理与履约谈判,并于2012年至2013年担任CCAMLR科委会副主席;2014年至2019年担任声学调查与分析方法工作组召集人,代表国家累计向CCAMLR组织提交各类工作文件30余份,实现了从源头参与国际渔业治理,在国际渔业舞台发出了中国声音。
据了解,此次评选活动旨在弘扬勇于开拓、不畏艰险、勤劳坚韧、勇往直前的远洋渔业人精神,讲好中国远洋渔业故事,提升社会公众对远洋渔业的认识,并通过榜样力量激励远洋渔业人奋发有为、开拓创新,为推进我国远洋渔业转型升级和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