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进展>>正文

黑龙江所“虹鳟抗嗜冷黄杆菌感染机制解析”取得新进展
2022-10-31 09:50:49  来源:

由黑龙江所冷水性鱼类病害防控创新团队李绍戊等人开展的“虹鳟抗嗜冷黄杆菌感染机制解析”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Time-course transcriptome analyses of spleen in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post-Flavobacterium psychrophiluminfection”“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claudin-4-like in rainbow trout involved inFlavobacterium psychrophiluminfection”分别发表于JCR 1区期刊《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8.786,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immu.2022.965099/full)和《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IF=4.622,https://doi.org/10.1016/j.fsi.2022.09.016)。

细菌性冷水病(BCWD)是养殖鲑鳟的主要疾病种类,由嗜冷黄杆菌感染引起。目前,对虹鳟抵抗嗜冷黄杆菌感染的免疫应答机制尚不清晰。研究人员首先采用RNA-seq技术分析了虹鳟感染嗜冷黄杆菌3d和7d后脾脏的转录组水平,鉴定到与模式识别受体通路、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信号通路、急性期反应、细胞凋亡等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1286个,着重阐释了TLR信号通路在炎症反应中的表达调控机制。

基于转录组分析结果,进一步发现claudin-4-like基因(OmCLDN4L)在虹鳟感染嗜冷黄杆菌后存在显著性差异表达。该基因编码蛋白是紧密连接的关键组成部分,参与鱼类的上皮屏障功能,控制肠道炎症的发生。通过基因克隆、表达模式分析和功能验证,发现OmCLDN4L在虹鳟各组织中广泛分布,嗜冷黄杆菌侵染后虹鳟脾脏和肠道中CLAUDIN家族及其通路上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发生显著变化,表明OmCLDN4L参与虹鳟抗细菌感染应答过程。上述研究结果为解析虹鳟抗细菌侵染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

该研究得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2020TD43)、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HSY202001M/HSY202007M)等项目资助。

上一条:长江所牵头承担的“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下一条:黄海水产研究所棘皮类病害防控与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助力福建霞浦海参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