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资源库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召开。黄海水产研究所学委会主任委员唐启升院士,部分所学委会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项目骨干等近40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刘旭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应邀到会指导。会议由学委会副主任委员、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金显仕主持。
金显仕所长对院士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表示,依托黄海水产研究所建设的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资源库(以下简称“资源库”)即将投入运行,本次会议的目的是通过资源库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更好地开展海洋渔业生物资源收集、保藏与研发工作,支撑和推动资源库建设与运行。黄海水产研究所相关领导与专家分别做了题为“博物馆的科学研究-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考察有感”“深圳国家基因库情况介绍”“海洋渔业生物资源收集与保存-项目平台支持情况”“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资源库学科发展重点及建议”报告,提出了资源库在学科建设、运行机制、人才队伍、实验平台等方面的工作建议。
唐启升院士回顾了资源库项目的发起和建设历程,强调了资源库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并重点谈了三点想法:资源库应以分子生物学为主线开展学科体系建设;学习深圳国家基因库的运行模式,建立黄海水产研究所资源库的运行机制,要理清资源库与各研究室的关系;加强资源库的人才队伍建设,要根据不同的工作需求,既要配备高水平的领域人才,也要吸纳技术服务支撑人才。唐启升院士强调,在资源库建设方面我们还是新兵,感谢两位院士高屋建瓴、提纲挈领的建议,并建议召开专门会议落实本次研讨会精神,明确黄海水产研究所资源库建设工作的方案和思路。
刘旭院士指出,尽管海洋生物资源收集保藏工作起步晚,但是起点很高。他根据自身在种质资源领域的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体会,详细阐述了资源库工作的研究对象、主要学科、研究方向、工作内容及类别,对黄海水产研究所资源库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资源库的运行机制,他建议资源库要关注产业未来发展,要有前瞻性,以问题和目标导向来布局学科发展;在人才方面,既要重视高水平领军人才引进,也要兼顾支撑服务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另外,刘旭院士还在海洋生物资源的本底调查、重大理论揭示、收集保存技术规范标准、研究方法创新等方面给出了相关建议。
万建民院士认为海洋生物相比农作物,生物多样性更复杂,保存更困难,对黄海水产研究所前期开展的工作及提出的资源库建设方案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了管理对资源库工作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种质资源库所涉及的工作类别,需进行分类管理。他还指出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强调了高水平人才的引领作用,建议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类考核方法和绩效奖励机制。
金显仕所长表示,黄海水产研究所高度重视资源库的建设,正积极谋划人才队伍和平台建设,下一步将以海洋渔业分子生物学为主线,来推动资源库的学科建设。
通过本次会议研讨,进一步明确了资源库的学科建设重点和运行管理机制,为资源库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